昨天,微信开放了11个JS-SDK接口,包括分享、图片、音频、微信支付、微信卡包等,很多创业者看到后欣喜若狂,盘石鑫看到这11个开放接口的介绍后也有点兴奋在微信公众号上。
因为微信这次开放多个接口,兑现了我之前对微信发展方向的判断。 就像一颗导弹投进了繁华的产业整合时代,必然会带来一场“地震”。 在《从叮咚社区的没落谈微信O2O之路的未来》中,我谈到“微信应该向其他连接的服务应用和平台提供一系列的能力,让微信可以分布在更多的服务应用中,底层网页层,微信应该放弃成为超级平台的想法,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超级门户。”
在《从众筹咖啡馆谈开放、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一文中,我说过“去中心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不同意互联网平台自己插上、插上的做法,这不是目的”。去中心化”。 这种方式必然会带来效率、体验、场景不足等严重问题。”“微信万物互联应该更名为万物互联,这是一个趋势。 同时,插件化的方式意味着微信是所有合作的合作伙伴,成为合作伙伴的中心是合作伙伴不愿意看到的。 万物皆可互联,这意味着腾讯输出的是资源和能力,而不是控制合作伙伴。 它还将提高效率并丰富微信的使用场景。”
现在微信已经开放了11个接口,几乎向合作伙伴开放了所有能力。 这和我上面两篇文章的观点是一致的。 那么,微信开放11个接口或者11个能力的原因是什么呢? 它会带来什么? 微信接下来会面临哪些问题?
微信开放11项能力既是趋势,也是无奈
1月9日晚,我看到微信宣布开放接口后,在朋友圈发帖称,“微信这次开放接口是从内部开放到外部开放,从真封闭到假开放到假开放”。能力开放。微信正在不断开放接口。” 纠正错误,取得进步。”
这句话其实概括了微信开放11个接口的原因。 从2011年1月微信发布到现在已经4年了,这4年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4年。 不过,微信似乎仍在探索其商业模式。 我一直认为这是由于思维的局限性造成的。 当然,在这个产业融合的新时代,我们必须摸着石头过河。
此前,微信一直想在公众号上做大文章,想向公众号开放一些能力,从而打造一个以微信为超级平台的生态系统。 这就是为什么腾讯股价从300港元涨到640多港元的原因。 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经过4年的发展,微信发现,允许企业通过公众号向用户提供服务并不是用户的习惯。 公众号无法利用朋友圈的流量,也无法为企业创造更多接触用户的场景,而且企业也不多。 使用公众号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但也带来了微信臃肿、效率低下、用户体验差等问题。
所以对内开放的效率和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们顺势将微信的一系列能力对外开放,让更多的创业者通过用户熟悉的网页获得服务,并享受到微信的服务。微信朋友圈的用户流量、拍照、语音翻译。 、支付等能力自发地创造了一系列的使用场景,使微信去中心化并变得无处不在。
微信开放11项能力后会带来哪些变化?
对外开放后,将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重大变化:
首先,公众号将不再充当企业连接服务的排头兵。 将公众号打造成平台的想法似乎并不是最优方案,页面将成为另一个负责服务用户的“武器”,而公众号对于用户来说只是一个“沉淀池”,主要是负责与用户沟通。 ,这也意味着微信不再臃肿,缓解了自身压力,有利于继续保持优秀的产品体验。
其次,微信支付或将启动,支付宝将面临压力。 腾讯已经放弃了电商,寻找一些商业项目,专注于社交平台。 支付必须有支付场景才可以实施。 目前的红包场景还不足以支撑支付工具的发展。 我曾经说过,微信支付最终一定会像支付宝一样独立出来,分散到各个支付场景中。 现在微信支付功能开放,任何页面都可以调用,这些创业者就会积极使用微信支付进行交易。 支付方式,这必然会给支付宝带来很大的压力。
再次,App将大规模消亡,H5页面将大量出现。 在《应用已死,服务永存》中,我谈到了应用已经走到尽头的趋势。 微信的开放无疑会让App市场雪上加霜。 这对开发商来说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 此前,百度的“直号+轻应用”已经彻底改变了App的寿命。 这次微信也算是一次“化妆”。 当然,微信此举也会对百度的连接服务新模式产生影响。 一是精准引导搜索流量,二是紧密分享社交流量。 哪一个更好还有待观察。
微信开通后,下一步我们会面临哪些问题?
有朋友表示,微信可能很早就有这样的对外开放的计划,但直到今天,技术已经成熟,条件也具备了。 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微信之前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这可能导致思维有限、视野有限。 对产品的最终反思是这四年来的“内部开放”。 如今它终于向公众开放,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值得掌声。
那么,开通后下一步不会有问题吗? 很明显不是。
第一,产品安全和体验。 在开放的过程中,创业者在使用这些接口时会面临一些问题。 产品体验和支付安全是关键点,需要微信投入人力物力不断解决。
其次,存在朋友圈广告泛滥的问题。 公众号不再成为焦点后,H5页面将被商家广泛使用,这需要通过朋友圈分享来推动。 一键分享到朋友圈会带来展示和流量,必然导致广告泛滥。 它影响体验,看微信如何权衡和管理。 我们能否找到更好的方式为H5页面(例如微信的搜索入口)输送流量?
第三,该接口只能由微信内部的浏览器调用,开放性还远远不够。 目前,滴滴打车的支付功能可以转移到微信上,因为滴滴是腾讯投资控股的公司。 其他应用和产品只能在微信浏览器打开页面时调用接口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预计下一步将是全面开放。 微信必须去中心化,创造更多的使用场景,激活支付功能。 不仅会向H5页面开放,还会向App开放。
第三,微信仍然是一个轻互联网平台,这会导致控制力太弱。 我在《产业转型趋势,互联网应避开轻平台》中提到,传统产业的转型需要互联网企业的帮助。 互联网企业不能只做轻平台,而必须提供专业服务,涉及产业链更多环节。 这样才可能成功,但是微信怕会占用太多的链接。 这无疑是放弃控制权。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第四,微信正在做理想的事情,可能有点早了。 互联网在2010年第三季度战争之后才显现出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到2014年才显现出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所以一切才刚刚开始。 但微信做了一件很超前的事,那就是它理想地认为一切都可以依靠社交网络的力量和人的力量来创造完美的商业。
现实并非如此。 淘宝有一套完整、严格的假货管控机制,但解决假货问题依然困难重重。 大家都在做微商,利用社会力量颠覆淘宝。 那么如何解决微商假货问题呢? 微信表示,靠的是用户发现、用户口碑、用户消化。 公共账户充斥着假新闻、假文章和抄袭行为。 微信表示,微信是一个社会,当然允许丑陋,但也要由社会成员来监督和举报。
拥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因其宪政制度的建立而迅速成为世界最强经济体。 日本是亚洲最早学习美国宪政制度的国家,也迅速崛起。 通过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人们开始有文明的习惯。 我国许多朝代都信奉人治。 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靠自己的“悟”已经成为一种管理方法。 还有一种说法叫“无为而治”,最终导致当代中国出现的各种问题大多归咎于体制问题。 因此,微信的人类治理理念是理想主义的、完美主义的、属于未来的。 微信也在努力推动这种未来文明。 这也是微信的伟大之处,但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可能距离未来还很遥远。 。
但我们不能否认,微信创造的这个新的未来文明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因为固有的规则和模式毕竟属于过去。 我们无法预测的奇迹可能会在无序的状态下诞生,限制和监管将阻碍创新。 种子发芽了,微信确实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文明,催生多种新的商业形态。 为此,我们必须向微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