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青睐传统文化,汉服也成为了代表传统文化的极其普遍的东西。
说到汉服,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汉朝。 那么汉服和汉朝的服装一样吗?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 汉服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特色,与汉代服饰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那么汉代服饰有哪些特点呢? 它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有何影响?
01汉代服饰的起源
说到中国服装的发展,想必有着悠久的历史。 先秦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已经形成。
蔡邕《学说》曰:“天子常从,汉从秦”。
这里的皇帝实际上是指周天子,也就是说汉服的起源实际上是在周朝。
周朝的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礼乐制度对贵族和百姓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规范。
秦朝的服饰完美继承了先秦时期的特点。 我们常说汉朝继承了秦制。 事实上,汉朝从多个角度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制度。 冠服制度也继承了秦朝的特点。
作为礼仪之邦,服饰文化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 早在先秦时期,服饰文化就已与国家联系在一起。 “华章之冠曰华,大国曰夏”。 服装一直被视为民族象征的代表。
因此,经济越发达、文化繁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就越注重服饰的传承。
汉初的服饰文化其实还不完整。 这一时期,汉朝刚刚建立,废墟遍地。 统治者忙于政治经济建设和抵御外敌,对服饰不太重视。
然而,随着文景统治下汉室的光复,汉武帝时期,他北伐匈奴,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随着内忧外患的逐步解决,统治者开始改造汉朝的文化。
尤其是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的统治思想之后,统治者更加注重礼仪。
那么如何体现礼仪,形成自上而下的礼仪规范呢? 除了日常行为外,服饰也成为体现礼仪的重要工具。
但即便如此,汉代服饰礼仪的完全标准化,也是到了东汉才彻底定型。
汉代的服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袍、檐、袄、裙。 汉代棉花并不流行,制作衣服的主要材料是丝绸和亚麻。
汉代虽然编织、刺绣技艺十分成熟,但产量不高,价格昂贵。 因此,只有高级官员才能穿丝绸制成的衣服。 老百姓穿的是我们常见的粗麻衣服,质量很差。
但无论是高贵的丝质长袍,还是普通的粗麻长袍,款式都有多种。
汉代服装为交领、右下摆、无扣鞋带。 他们主要依靠绳索打结来保持稳定。 因此,我们会发现汉代的服装是比较宽松的,宽袍大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轻松自在的感觉。
汉末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服饰直观地体现了汉代服饰的特点。
此外,还有汉代的服饰形式。 男士的款式主要包括上衣和下装,我们现代所说的衣服其实就是来源于此。 这种形式,上下分离,更方便佩戴。
另一种是将上下衣缝在一起,穿起来比较复杂。 一般主要在特殊礼仪场合佩戴。
至于女装,最常见的就是裙子。 而且汉代的很多服饰其实是不分男女的。 男士和女士均可佩戴。 服装的包容性很强。
穿着华丽的衣服是每个人彰显身份、地位和教养的一种方式。
02 汉代服饰款式
汉代男子的服饰款式非常复杂。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想要寻找时代的文化特征,男性是更重要的参照。
汉代的服装分为正服、冠服、长冠服、未毛冠服、皮卞冠服和常服。
通过这些衣服的名称我们还可以区分出它们的主要特点以及穿着的悠久历史。
礼服自然是汉代祭祀时流传下来的服装。 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非常重视祭祀事宜,因此礼服是非常正式的服装,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穿着。
冠袍是祭祀服装中最高贵的,能穿着的人仅限于皇帝、诸侯等统治阶级的上层人士。
至于长冠服、未卯冠服、皮扁冠服,则主要出现在规模较小的祭祀场合,或者是地位较低的官员所佩戴。
在所有的服饰中,最特别的就是汉代的宫廷服饰。 汉朝以火立国,皇帝的服饰多为红色。 不过,汉代官员的宫廷服饰比较特殊,是根据季节的变化编织的。
春绿,夏朱,时夏黄,秋白,冬黑。 这种变化和规定,实际上深刻地体现了汉代天人合一的理念。
董仲舒排斥百家争鸣,只尊崇儒家思想。 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
至于普通人的衣服,则比较简单。 毕竟他们还需要参加社会劳动,不能像顶级贵族那样整天保持优雅。 因此,上身着大裙袄,下身着长裤是很常见的。 这样的服装简单方便,有利于劳动,成本低廉,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其实普通老百姓中的男人夏天基本上是不穿衬衫的。 他们通常穿长裤,不穿衬衫。 一方面是天热了就不用穿衣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尽可能节省布料。
在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布的产量很低。 除了纳税之外,他们还要为家人准备常年的衣服。 所以,老百姓只要有能力,都会尽量存钱。
其中,最华丽的服饰无疑是面官服。
皇冠是皇帝参加祭祀仪式时所戴的。 它通体黑色,造型华丽,力图尽可能凸显皇帝的威严。 与皇冠相配的是冕服。 冕府的规定从先秦时期就已定型。 除了历代有细微的变化外,大多数时候都是相对固定的。
黑色上衣,红色下裙,上面绣着各种纹章,腰间系着一条丝带。 这种服饰规定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汉唐宋时期亦如此。
那么除了男装之外,女装还有哪些特点呢?
03女装
总体来说,汉代女子服饰与先秦时期没有太大区别,尤其是其隆重、明快的特点,很好地继承了汉代服饰。
唯一较大的变化是,由于时代的发展,服装上的纹章变得更加有选择性,款式也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了汉代妇女服装的审美观。
但与男装相比,汉代女装由于技术限制,相对简单、朴素,主要是为了体现女性的端庄和优雅。 汉代女服主要有曲裾深裙、直裾女服、裙子三种。
与男装一样,女装也具有浓厚的阶级性格。
裙子是汉代最常见的服饰。 裙子相对来说更加紧凑,更能凸显女人的身材。 另外,裙子较长,可以拖地而不露出脚。 钟摆的下部像一个喇叭。
不过,从曲聚神衣的设计来看,并不适合普通女性佩戴。 曲剧神衣主要为贵族妇女或富裕家庭的妇女佩戴。
深曲裾裙的袖口往往绣有精致的图案,所以深曲裾的衣服通常在简约中透露出优雅。 另外,曲剧神衣的材质和颜色也会根据阶级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地位越高,所用的面料和颜色就越昂贵。
其次是直筒女装,这种服饰在汉代才出现。 然而,直筒女装并不流行。 主要与汉代的裤装有关。 汉代的裤子没有胯部,直筒女装很容易暴露。 这种行为在儒家看来,无疑是不雅的。
因此,长期以来,直裙女装只有底层贫困妇女才穿。 上流社会的女性主要穿着带有弧形裾的深色衣服。
这种情况直到开裆裤的出现才得到改善。 由于直裙的女装相对比弯裙的深裙方便,所以受到更多人的追捧。
虽然直裙女装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但直到东汉时期才开始流行。
最后,还有先秦时期出现的汝裙。 汝裙实际上是上衣下裙。 上穿一件短衣,称为襦裙:下穿裙子。 组合成裙子。
曲裾的深色衣服虽然更漂亮,但其高昂的价格和复杂性并没有让其大范围流行,一直仅限于贵族女性。
不过,即使是贵族女性也被深色裙摆和弧形裙摆的不便所困扰,而简约干练的裙子则受到更多女性的喜爱。
尤其是普通百姓家庭的女性更喜欢裙子。
首先,裙子价格低廉,但同时保留了裙子的美丽和优雅,满足了女性对服装美的热爱。 即使是普通家庭的女人也爱美,裙子就是最好的衣服。
第二是它的便利性。 毕竟民间妇女每天都需要像男人一样工作。 如果裙子太长的话,上班肯定不方便。 衬裙的长度较短,完美地满足了民间妇女的需求。
04 总结
总的来说,汉代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服饰款式、特点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
《汉书》
《礼记·慎义篇》
《紧急章节》
《后汉书·鱼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