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付支付牌照即将到期先收到来自央行的罚单

2024-04-01
来源:网络整理

中国网财经12月13日讯(记者安然朱凌)支付牌照即将到期,但保付支付先是收到了央行的罚款。

近日,央行上海分行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宝付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宝付支付”)因三项违法行为被罚款58万元并责令停业整顿。限期改正。

对此,保付支付回应中华网财经记者:加强监管、细化政策、增强用户维权意识,都将有助于支付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次日常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将成为推动公司业务发展、提升管理能力的新动力。

中华网财经记者进一步询问整改将如何进行、目前换证工作进展如何等,截至发稿,宝付支付尚未回应。

本月面临执照更新

从处罚信息来看,宝付的违法行为包括:未能保证整个支付过程中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一致; 未按照要求设立收单银行结算账户的; 不允许开立付款 该账户是在该账户持有的机构开设的。

保付支付官网披露,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8亿。 同年获得支付牌照,牌照范围为互联网支付。 2019年底获批跨境支付外汇牌照。 2020年初获得VISA卡国内收单QSP资质,专注于电子支付和大金融领域,提供综合支付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宝付支付支付牌照将于2021年12月21日进行第二次换证。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续发工作的通知》,续发主要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存续期间整体经营稳健性、合规性的综合评价。牌照期限、支付业务的运营能力和风险防范等。 管控能力、客户维权能力、发展可持续性等

事实上,这并不是宝付支付第一次触碰“为不准开立支付账户的机构开户”的红线。 早在2019年,警方就全链条打击“套路贷”,调查暴露了套路贷的利润链。 据央视报道,保付支付为“套路贷”提供支付渠道,还与其关联公司芯研科技合作提供数据支持。

在央视的报道中,黑龙江某市网安支队接受采访时表示:“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支付过程中,明知是套路贷款犯罪,却开通了支付渠道,并且每次付款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费用为1元,有的每笔交易收取0.35‰,交易完成后0.05‰返还给系统提供商。”

一年后,市场传出保付支付母公司满道金服被终止IPO审核的消息。 2020年11月,证监会网站披露了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终止审核的公司名单,漫道金服位列其中。 这也意味着曼道金服IPO第二次失败。

天眼查信息显示,漫道金服持有保付支付100%的股份,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郑秉民。 此前招股书数据显示,漫道金服营收结构仅依赖保付支付。

被指“恶意扣款”“私自扣款”

那么自被点名曝光以来,拥有《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宝付支付是否及时整改呢? 风险防控能力和客户权益保护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中华网财经记者注意到,网络上针对宝付支付的投诉依然不少。

“今天我打开银行APP,发现29日晚上11点55分,宝付私下支付的金额分别为769.26和435,我不知道被扣的是什么款项,而且我从来没有使用过宝付。” 有用户留言。

在第三方平台“黑猫投诉”上,记者注意到不少类似的投诉。 截至9月11日,宝福已收到投诉2669件,其中本月投诉30件。 尤其是关于“恶意扣费”、“私自扣费”等问题的投诉不断更新。

一位行业资深律师告诉中华网财经记者,当个人资产无故被抹去时,很有可能是消费者在不注意的情况下签订了协议。 据此前媒体曝光,在“蓝猫白卡”借贷平台上,看似与其他类型App注册流程相同的验证码,实际上是允许第三方支付、扣款的“授权书” ,导致用户填写信息后,付款将被扣除。 第三方支付机构之一是宝付支付。

针对用户投诉,中国网财经采访保付未获回复。 不过,记者注意到,其对黑猫投诉的用户回应称:(宝付支付)只是第三方支付渠道,并无贷款业务,也不与持卡人本人“直接签订协议”。 此处提供的协议由商家指定。 业务问题请直接联系平台,包括所有利息费用及其他相关业务。 宝福只是渠道方。

上述律师告诉中华网财经记者,在这种“约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向付款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付款人通常根据与签约商户的协议,扣款后到指定地点进行结算。 但打通“代扣通道”一直是违法行为的关键一步,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业务合作中仍需“把关”。

中华网财经记者还注意到,不少用户举报的莫名扣款被刻意定在上午11点左右或凌晨。 也就是说,从风险管控的角度来看,这些“未能让用户充分享有知情权”的业务也并非完全无法识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