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微信支付的崛起时,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微信红包的创世式成功。 然而,微信支付的崛起,已经从线上简单的红包功能发展到近70万线下商户的支持,成为移动支付领域的巨头。 它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成功,而是整个线下策略的成功。 微信支付上线已经三年了。 我们先来说说微信支付是如何崛起的。
微信支付推出后遇到的困难
微信支付推出初期,2013年第三季度月活跃用户达到2.72亿,其中海外用户超过1亿。 庞大的用户数量是微信支付的基础。 此外,2013年8月,微信公众号数量达到100万个。 在企业群和自媒体的存在量上,微信也有所增长。
在微信支付上线之前,2月份,微信推出了微信会员卡功能。 微信会员卡是微信的第一个商业产品。 用户使用微信的移动支付,用户使用微信会员卡折扣,用户使用微信会员卡储值进行微信的商业转化。
2013年8月5日,微信5.0正式上线。 微信支付采用与银行卡绑定的方式,注重速度和安全。 通过绑定的银行卡支付,输入微信支付密码,即可一键支付。 此外,扫码功能是微信5.0的一个关键增强功能,为未来线下P2P支付奠定了基础。
此时推出的微信支付,内忧外患。 从自身情况来看,微信虽然拥有数亿用户,但用户没有必要激活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上线后,仅接入易迅网。 场景的缺乏很可能让微信支付过早; 另外,在安全性方面,二维码的支付方式一直受到质疑,未来央行暂停使用二维码也验证了这一点。
从外部环境来看,微信支付一上线,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禁令。 2013年8月底,京东为了扶持易鑫,终止了与财付通长达六年的合作。 业内普遍认为,直接触发因素是微信支付的推出。 此外,老对手阿里巴巴也在8月份采取了一些阻击行动。 以安全为由,淘宝全面停止链接二维码图片,微信则反击屏蔽了淘宝链接。
对内是开卡用户不足、使用场景不足、外部各巨头封杀、安全指责,进而是政策不力。 微信支付起步并不顺利。
场景拓展,无论大小,内忧外患一一解决
微信支付的起步并不好,但它有很好的市场策略。 微信支付推出后,逐步打通各类支付场景。 虽然在大型电商支付场景中碰壁,但线下想象空间依然巨大,微信支付已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内忧外患:
打车软件已入驻,2013年8月末,遥遥号接入微信支付。
自动售货机已入驻。2013年8月,微信与友宝合作。 天津自动售货机可以使用微信支付。 同年10月,北京也推出了类似服务。
电商入驻,除了开业时的腾讯易迅外,聚美优品也于2013年9月16日接入微信支付。同年9月22日,唯品会也入驻微信支付。
利用公众号的优势,微信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优势。 2013年9月22日,香港航空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微信支付”功能。 这也是微信公众号支付场景的开始。 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在公众号开通微信支付,其中也包括政府部门。
线下活动培养用户习惯。 2013年10月10日,腾讯旗下支付平台财付通近日在广州推出小额支付街头秀。 您可以在正佳广场、天河城、中华广场等重点商圈体验小额支付。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与保险人保财险合作解决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一直是微信支付备受诟病的问题。 京东和阿里巴巴都以安全为借口进行封锁。 微信与人保财险合作推出全额赔付保障,承诺“你敢赔,我就敢赔”,解决了消费者的心理不安全问题。
拓展百货支付场景。 2013年10月24日,微信与新世界百货合作。 自此,商家合作的拓展开始了。
自己招商户不行就自己推广,否则就招商户扩大场景。 2013年12月,微信开始招募商户,包括综合B2C商城、垂直B2C商城和品牌商户。 最低付款率为0.6%,需缴纳押金50,000。 2014年3月,押金减少至2万,同年9月,微信取消了押金。 微信在招募商家方面也非常积极。
各项策略的成功实施,为微信支付开了个好头。 从以用户熟悉的方式推广营销活动,到推出安全保险,再到招募商户,微信支付在2013年一直在打基础,真正的实力是打车软件大战和微信的意外胜利在红包里。
打车应用新增阿里巴巴红包功能,获得大量用户
2014年初的打车软件大战人们还记忆犹新。 就连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司机也试图利用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优势。 2014年1月10日至2月9日,滴滴打车日均微信支付订单数为70万笔,微信支付订单总量约2100万笔,补贴总额高达4亿元。 与阿里巴巴的正面交锋,再加上良好的补贴和良好的体验,让微信支付在打车软件大战中异常火爆。
此外,微信支付最成功的功能仍然是业界谈论的微信红包功能。 2014年除夕夜,微信推出微信红包功能。 从除夕到初八,微信抢红包备受大众追捧。 超过800万用户参与抢红包活动,共领取红包超过4000万个。 微信红包的推出,使得微信卡绑定数量呈指数级增长。
支付宝被微信的红包功能打了个措手不及,这迫使支付宝在2015年推出了红包功能,但微信直接堵住了支付宝的红包入口。 当淘宝彻底停止用微信二维码链接图片时,阿里巴巴绝对不会想到,还有被微信屏蔽的统一按钮。
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充分发挥了商家进驻的优势,还允许商家发红包。 微信红包成为一种营销手段。 这也给支付宝在商家入驻方面带来了决定性的打击。
2016年春节期间,“毛玻璃照片”的进一步创新,让微信朋友圈的病毒式传播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完善移动支付攻击功能和机制
2014年,可以说是移动支付元年。 除了微信和支付宝之外,百度、京东、QQ等都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应用。 今年支付行业最受关注的就是央行暂停二维码业务。 。 面对政策的突变,微信除了放缓线下支付场景的推广之外,更多地投入到完善自身的功能和机制上:
2014年4月,腾讯成立微信事业群,为其后续在移动支付、O2O电商等领域的布局提供了灵活的制度支撑。
2014年6月,微信推出好友转移和变更功能。 好友转账奠定了P2P支付技术的基础,而变则赋予了微信存储功能,为后来的免密码支付等拓展应用铺平了道路。
2014年8月,微信5.4推出了面对面收款、转账等功能,允许陌生人之间进行支付。
2014年9月,微信钱包调整页面,发布公告增加“刷卡”功能。 消除未来店内支付速度的障碍。 同月,微信5.5推出卡包功能,并推出优惠券应用。
可以说,2014年,微信正在自我调整和完善,逐步完善将应用于各类线下移动支付的功能。 并且到2014年下半年,特别是9月份完善刷卡功能后,第一期已接入天虹百货、卜蜂莲花等商户,并逐步在零售商户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9月也是Pay发布的时间。 遗憾的是它无法立即进入国内,否则NFC支付或许有机会第一次教育消费者。 也是在二维码暂停半年之后,政策才抵挡不住市场的压力。 微信和支付宝都开始无视停业,在线下强力推广。
丰富的场景终于让移动支付普及
2014年打下基础后,2015年到现在微信支付已经彻底爆发。 各零售商已开始推动合作。 此外,微信支付还进入了一些更细化的领域,比如地铁购票、政府罚款等。 2015年8月8日的无现金日也通过补贴的方式吸引更多用户通过微信进行线下支付,而不仅仅是玩微信红包。
然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微信也在考虑如何“屠杀”用户。 2015年10月17日,微信支付开始逐步测试新的转账规则。 转账过程中,若用户超过2万,超出部分将按0.1%收取费用。 手续费。 真正影响到每一位用户的是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手续费政策的调整,超额取款换银行卡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具体收费标准参考3月1日起计算。每个用户(身份证维度)终身累计免费提现限额为1000元。 超过1000元的金额按银行利率收取。 目前的利率是0.1%。 每笔交易最低收费为0.1元。
到了2016年,微信的战略不再关注日益饱和的国内市场,而是更加关注跨境支付。 而在4月份,微信支付团队宣布将升级产品能力,包括面对面记账、现金流系统升级、微信零钱、“支付+会员”解决方案等产品,并表示将加速产品输出为各行业带来更深的商业价值。
距离2013年8月5日微信支付发布已经三年了。从统计角度来看,微信支付的成功得益于京东和淘宝的不友好态度。 2013年第二季度,财付通的市场份额从5.7%下降至3%。 每季度增长 4.1%。 截至2015年总结报告,财付通第三方支付份额已升至20.0%。 微信支付不仅让财付通逆袭,也改变了大家的支付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