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讯(记者徐新兴),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平台随机抽奖,可多次中奖一等奖。 依靠大额抽奖,缴纳一定费用,就能以比实际支付高出数倍的价格获得一台家电等产品……这就是一些“抽奖”活动的现状。平台。 那么,这样的抽奖背后到底有什么猫腻呢? 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种“中一等奖”彩票的营销存在猫腻。
不久前,北京消费者徐先生使用完共享充电宝后,平台页面弹出“大品牌福利会”小程序的抽奖提示。 点击抽奖界面后,出现一条信息“恭喜中奖,获得高端智能手机一台”。 “AI扫地机器人2300元优惠券,限时领取”提示,他只需再支付380元即可领取某品牌扫地机器人。
徐先生在京东和淘宝上输入了这款扫地机器人的型号,发现这两个平台上确实有这款产品,而且价格在2700元左右,于是他立即支付了380元。 一周后,他收到了从广东深圳运来的扫地机器人。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商品在电商平台上的高价是虚假的,商品成本实际上很低。 其他受骗的消费者表示,这款扫地机器人极轻,质量一般。 它“充电几个小时,工作十分钟”。
记者了解到,徐先生遇到的“幸运大转盘”等依托微信小程序等平台的抽奖活动并非孤例。 近年来,在知乎、微博等平台上,也有一些网友反映了自己对这项活动的抽奖经历和困惑。 如果有的网友中了头奖,可以花300多元购买一台售价2900多元的空气净化器,而另一些网友则可以用大额优惠券购买珠宝首饰等。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网上抽奖完全可以通过后台控制,程序可以“硬编码”,中奖比例等参数可以随意设置。 与此同时,商家在一些头部电商平台上列出参与抽奖的产品,并以较高的价格展示,以增强抽奖的可信度和消费者的“获得感”,普遍令人困惑。 这种低配置、高价格的促销方式,利用随机抽奖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购买“高价值”商品,本质上是一种虚假的“有奖销售”行为。 消费者不应轻信,缴纳“智商税”。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伟伟律师认为,如果商家实际上以“抽奖”为名进行促销活动,销售低质高价的产品,应构成消费者欺诈。 按照《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相关规定,由市场监管部门查处。 同时,如果商家在没有任何依据和实际交易的情况下,在电商平台上列出涉及抽奖的产品并以较高价格展示,这构成价格欺诈,消费者可以向物价部门举报,并予以举报。该平台。 但从执法角度来看,这种价格欺诈行为很难识别。 因此,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中奖”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