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门客栈》:“老公姐”何以成为流量密码

2024-04-06
来源:网络整理

不久前,新中式环保越剧《新龙门客栈》荣获微博之夜颁发的“年度演出奖”。 几个月来,这部作品及其主要演员仅仅依靠粉丝二代视频就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首——这是很多影视剧和明星都无法达到的传播效果。

这部作品的“出圈”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系列歌剧“出圈”现象中的一个典型。

戏曲的传播需要考虑到作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人的心理惯性——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独立的身份和生活方式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渴望,更关注戏曲的品质和体验。产品。 如今,“国潮”一词几乎涵盖了从实体产品到文化创意的各个领域。 它不仅成为活力、时尚、流行的代名词,更引领了年轻人的消费行为。 《新龙门客栈》将作品定位为“新国风”,抓住了Z世代对国潮的追求,符合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接受偏好。 其创作团队主要由“80后”、“90后”组成。 他们富有创新精神、创造力和能力。 他们善于从年轻人的角度和需求出发,对越剧的形式进行重构和设计,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改造。 创新发展,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新路径、新思路。

“姐夫”为何成为流量密码

《新龙门客栈》在网络上大热,剧中饰演贾婷配角的女学生陈丽君功不可没。

该故事改编自同名电影。 讲述了明朝中期宦官乱世的故事。 东昌太守曹绍钦杀兵部侍郎杨玉瑄。 为了保住杨家血脉,弟子周怀安和仇莫言带着杨家孤儿逃往西域边境。 问题出在龙门客栈。 曹少钦一路追到了这里。 在店主金香玉和刁步语的帮助下,周秋等人联手杀死了曹少钦,救了孤儿。 在越剧版本中,贾婷是一个配角,也是一个新角色,但是这个角色的性格可塑性非常强。 一方面,他要执行曹少钦的命令,与金香玉耍花招,困住周怀安,直到曹少钦到来; 另一方面,他放松立场,暗中帮助周怀安。 他是一个在善恶之间摇摆的人物,而且很复杂。 明显不同于传统戏曲中常见的好坏分明的人物设计,也与熟悉影视文化的年轻观众喜欢的人物类型不谋而合。 此外,陈丽君的表演时而豪迈,时而迷人,网上评价“年轻人的歌剧DNA被唤醒了”。

粉丝们最关注的就是陈丽君迷人的形象和细腻的动作表情。 她以女学生这一角色为基础,还吸收并融合了影视表演方法,以有别于传统越剧的表演方式诠释了这个角色,让粉丝“被扬起的眉毛和邪恶的笑容迷住”。 她抱着金香玉(李云霄饰)“用爱情的魔力绕圈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看出,与传统剧迷关注外表、唱腔、旁白、体态等方面不同,剧迷是根据自己熟悉的审美经验和兴趣点,根据在观看体验中读到的内容来做出判断的。 。 从信息中获得识别点。 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好奇心的满足。 它并不完全是对歌剧的共鸣和理解,也不完全是基于对歌剧审美特征的评价。

“女扮男装”是年轻观众熟悉的戏剧手法。 结合该剧的剧情,既“怪”又“新”。 是Z世代成长起来的年轻观众所青睐的艺术方式。以女性观众为主的越剧粉丝群体,亲切地称陈丽君为“老公姐”。 这个名字的背后隐藏着粉丝独特的期待心理。 女学生的表演将儒雅少生的书卷气与女性的雍容俊秀气质融为一体,符合粉丝对风流才子的侠客的审美想象,也满足了女性观众对侠女的美好想象。理想的合作伙伴。

帅气的越剧学子们一直以温柔、优雅、奔放的气质展现在观众面前。 从早年的尹桂芳,到网络时代的“白马君安”,再到如今的“老太太”陈丽君,越剧学子们受追捧的现象仍在持续。 本质上,这就是越剧《娇儿》的魅力。

时尚、创新是越剧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

越剧此次收获的流量嘉年华固然值得欣喜,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国各地有300多个不同风格、不同特点、不同历史积淀的剧种。 这些剧种所处的地域环境和文化土壤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鲜明的个性。 遇到的困境和解决的办法不可能一样。 需要因地制宜、根据戏剧特点进行改编和处理。 例如,2003年推出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至今持续流行,在戏曲界掀起了如何将“现代意识”与“传统经典”在青春中结合起来的潮流。继承方法帮助应对新环境的变化。 提供思路供参考。

越剧之所以在其一百多年的存在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出现过所谓的“出圈”和“出圈”,与越剧追求创新求变的基因有关。 越剧是20世纪复杂的文化环境下完成了乡村传统审美向都市大众审美转变的最成功的剧种。 这部来自绍兴的地方戏曲自进入上海大码头以来,就确立了与时俱进的进化理念。 从男剧团到女“时髦剧团”,女子越剧品牌走红上海后,在商业文化竞争中确定了大众越剧的特征和以女性为主的观众群体。 20世纪40年代是越剧城市化进程大发展的历史阶段。 女角中最著名的演员是“三花一娟一桂”,即时银花、赵瑞华、王兴华、姚水娟、筱丹桂,小众演员有涂兴华、朱素娥。 、马章华,以及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付全香、徐玉兰等新晋青年演员,他们以创新思维,借鉴当时热门戏剧、影视剧的概念,借鉴了海派京剧、神剧甚至古典昆剧的经验。 他们率先引入导演制度,全面提升越剧审美,实现越剧新跨越。

奠定了越剧美学基础的四大名剧《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祝福》,充分吸收了古典四大维度的养分。戏曲文学、民间戏曲、古典文学和现代小说,完成了融合现代审美的经典作品,为越剧的当代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定程度上,越剧在文学故事方面的优势、注重生活化而不是高度程式化的肢体语言、通俗唱腔、通俗叙述等,使其表演形式很容易被年轻观众接受。 此外,越剧起源于中国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它聚集了大批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保证了越剧人能够始终走在创新的前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适应,不断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获得新的生命。

《新龙门客栈》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毛伟涛担任总制片人、制片人和艺术总监。 她亲自负责艺术风格和指导,扮演着固定明星的角色。 毛伟涛是越剧创新的先驱者。 其代表作《孔乙己》、《柯柳兰与杜丽娘》等曾一度走在越剧创新的前沿。 这次她大胆培养年轻创作者,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自由的发展空间。 同时,《新龙门客栈》采用剧场空间环境视听接收方式,让年轻人沉浸在武侠世界中,感受“大漠风情”和“西湖柔情”。 ”,领略武侠传奇与爱情纠葛。 也是保证全剧成功的亮点。

近年来,随着“国潮”的兴起,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捧,文化本身的商业属性被重新激活。 细化观众群体,针对不同消费特点专门制作、创作具有新意的戏曲艺术作品,将逐渐形成消费趋势。 “Z世代”是一群对新鲜事物有强烈关注欲望,同时需要引导合理消费的观众群体。 他们虽然没有丰富的观剧经验,但由于在网络环境中长大,视野开阔,审美趣味更加个性化、小众。 一旦确定,他们就会主动“补课”,深挖。 这种主动学习的习惯将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补充戏曲欣赏的基础知识。 他们经常在哔哩哔哩、抖音、小红书等网站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解读和传播戏曲,形成了独特的戏曲文化社群。 毫无疑问,这些新粉丝就是磕CP、做手办、自己画同人漫画、在网站开户写同人小说的“新人类”。 他们是未来歌剧需要抓住的观众群体。 沿着这条年轻化的交流之路,歌剧需要一群没有代沟的年轻歌剧演员以自己的方式与自己的观众进行交流。 同时,面对“网红”带来的所谓“洪水般的财富”,戏曲人需要理性对待,清醒地认识到成名后受到追捧只是一个“光环”效应。明星,很难持久。 《新龙门客栈》想要避免成为“昙花一现”,但其根本仍然是回归到对戏曲本质的不断探索和坚持的道路。

文:付桂生(戏剧博士、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