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的邀请。 最近刚好有触动,所以想借此机会来整理分析一下。
这个提议有点大了。 移动支付并不是一种支付,而是整个支付行业向移动端的迁移。 因此,情况是非常多样化的,我们目前正处于市场探索和抢占、产品创新爆发、市场习惯引导、产业链和监管政策调整的时期。
以下是几个典型场景区域的分析,供参考:
1、以银行卡支付为资金来源的移动远程支付,也是当今移动支付市场最主要的交易规模:目前主流的只有支付宝快捷支付、银联无卡支付、微信支付三种。 其中,微信支付是后起之秀,但超越银联已是必然。 从用户体验来看,比支付宝要好,但从交易规模来看,还是没有支付宝大。 银联虽然进入这一市场很早,但受限于系统和渠道接口,难以争夺前两名。 此外,其他传统互联网支付公司也在推出类似的服务,各大银行也会直接向大型商户开放快捷支付。 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将回到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时代,以价格为首要考虑,以服务为长远考虑。 但支付宝和微信的领先优势预计将长期保持;
2、以话费为资金来源的移动远程支付。 2012年之前,这是交易量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现在已经被银行卡支付市场超越:运营商似乎是垄断提供渠道的唯一来源。 但由于国内SP市场的特殊性,实际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SP间接为商户提供服务,主要是游戏商户。 目前市场其实正在萎缩,我就不多说了;
3、NFC近场支付:我国NFC近场支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属于运营商,完全以SIM卡为硬件载体,以运营商自有账户/账户为资金来源。 这个付款形式已经结束了,只剩下结局了; 第二阶段是以银联和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近场支付,正在进行中。 虽然其规模庞大,产业链规模惊人(超过万亿),但由于账户产品的刚性,注定没有太大希望,但事实上却推动了NFC的进一步普及基本硬件。 NFC-SWP系统基本上是一个笑话,但全终端NFC手机却借此机会真正发展起来,尤其是今年。 Apple 6的加入(有可能,但很有可能,与过去不同)将真正解决用户侧硬件普及最困难的问题,大大降低用户侧NFC的门槛; 第三阶段属于第三方支付阵营,现已开始。 由于前两个阶段两大国企的愚蠢投资,虽然没有产生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服务,但副作用却非常好。 NFC手机将会逐渐普及,而一旦普及,必然会在应用端被开放。 这时,第三方就有机会深度参与。 这个时候,第三方巨头能够发挥的优势和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支付宝8.0增加了对NFC的支持。 但接下来市场也会进入一个更加混乱的时期;
4、O2O移动支付:这个领域还是很新的。 目前主要基于二维码和声波支付。 换句话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正在充当市场先锋,但这两种方式可能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能力。 所以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在相对标准化的垂直商户中形成特色服务,如便利店、出租车、自动售货机,以及一些特色商户如海底捞、尚品折扣等; 二是开发更好的传感技术(包括NFC),与APP和社交平台结合,形成便捷的物联网移动世界,比如苹果的技术。 因此,可以说,不存在垄断,而是先行者投入资源改造和改善新环境。 如果他们成功了,自然就会成为新领域的垄断者。 这里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硬件传感设备的卡位置。 一旦布局成功,就很难取代。
5、移动金融:手机银行、超级转账、余额宝理财等服务。这里的关键是,当手机成为网点时,银行在哪里? 这个领域也是新的,但非常有趣,特别是因为它经常触动金融机构和央行的神经。 这里大公司之间存在竞争,支付宝和财付通没有明显的优势。 拉卡拉、宜信、mo9等也不错。
最后,从发展判断来看,微信支付的整体扩展性最好。 因此,虽然各领域存在出现新王者的可能,但相对而言,微信支付始终保持着最大的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