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科技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体,提升其使用金融服务获得感

2024-05-08
来源:网络整理

在先进金融科技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差异,让金融科技的发展成果惠及老年人等更多群体,增强他们使用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2345亿笔,金额78.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5%和23.38%。

然而,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群体可能很容易被忽视。 在7个省份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17.6%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使用过电子支付工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 很多年轻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移动支付看似较低的“门槛”,却将他们的祖辈、父母、父母挡在了智能服务的大门之外。

为什么有些老年人不使用移动支付? 归根结底,主要原因是“不理解”和“不方便”。 所谓“不懂”,是指部分老年人无法理解移动支付工具、手机银行APP的工作原理。 他们认为这些工具使用起来不安全,担心被骗。 “不方便”也是限制部分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的重要原因。 一些老年人反映,记不住手机支付工具的密码,手机银行APP字体较小,部分功能设计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此外,一些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手机没有开通移动互联网功能。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一些老年人不使用移动支付。

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进步,给消费者带来了更方便、更快捷的体验。 但在先进金融科技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差异,让金融科技的发展成果惠及老年人等更多群体,增强他们使用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帮助老年人跨过移动支付“门槛”,金融机构首先需要从产品设计层面入手,切实提升移动支付产品的便捷性。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消费需求与年轻人不同。 金融机构应结合老年人经常参与的金融服务场景,推出大字版、语音版、简易版等智能金融APP,优化老年用户的注册和银行卡绑定。 订单、支付流程等。通过让金融产品更加简洁、清晰,让老年人更方便地使用。 目前,部分银行推出了老年版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推出了亲情卡、一键绑定银行卡等功能。 这些措施让很多老年人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 金融服务值得称赞。

金融知识的推广也非常重要。 一些老年人出于谨慎而不愿意使用移动支付,这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老年人多了解移动支付,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就能安心使用。 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利用多种渠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老年人普及移动支付等方面的金融知识,并解答老年人使用过程中的疑问。 有了信心,老年人就会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

当然,帮助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金融服务。 现实中,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难以使用移动支付。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金融交易渠道和方式仍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银行网点面对面的金融服务可以更好地解决老年人遇到的金融问题; 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金融机构还可以主动上门远程办理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出倡议,呼吁银行网点深化转型,关注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金融支付需求,同时大力发展线上服务,适当保留柜面服务和现金存款和取款。 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我们相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真正照顾老年人的需求,他们一定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充足的金融服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