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沉阳5月17日电 辽宁本溪破获一起500亿元“跑分平台”案。 切勿贪图小利,成为洗钱犯罪的帮凶。
新华社记者 李峥 李恒
自全国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来,辽宁省本溪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互联网“标杆平台”案件。 该团伙开发“基准平台”App进行非法洗钱活动。 该案涉案金额高达500亿元。 该平台软件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38名。
辽宁“跑分平台”洗钱案破获 涉案金额高达500亿元
2020年4月,一则内容诱人的网络兼职招聘广告引起了本溪市公安局民警的注意。 广告中醒目的“赚钱”字样,对于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人来说,极具吸引力。
本溪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局长李亮表示,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深入排查,我们会同经侦、网安等部门,梳理出一起非法使用“分数对标平台”的案件。集源码开发、销售、维护、运营于一体。 “一条为跨境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活动提供结算服务的暗灰色产业链。
据介绍,这家总部位于大连的科技公司自2017年起就披着合法外衣,组织人员开发、销售、维护、运营四方支付平台(俗称“标杆平台”)。 业务网络覆盖辽宁大连、福建泉州、湖南浏阳等地。 等待7个城市。
充分掌握证据后,2021年2月,本溪警方出动150余名警力,奔赴福建泉州、湖南浏阳等7个城市,抓获犯罪嫌疑人38名,关闭“非法搭建四方支付平台”服务器8台并调查700多张银行卡被扣款。 “初步统计,本案涉案金额高达500亿元,这在同类案件中也是罕见的。” 西湖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顾楠说。
黑金变白,解密“标杆平台”运营模式
本溪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副支队长梅光辉告诉记者,传统电信诈骗的资金流向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发现犯罪嫌疑人。 新增“对标平台”后,电信诈骗受害人的资金通过完全不相关的渠道进入资金池,最终被汇集到犯罪嫌疑人手中。 资本流动更加隐蔽,更难打击。
本溪市公安局调查发现,“标杆平台”具有完整的运营模式:开发运营“标杆平台”App的犯罪团伙是这条黑灰色产业链的“头”,他们将开发的软件销售到各地。 “评分标杆平台”或者直接自己运营来盈利。 “跑分平台”会迅速将赃款“拆箱”,并通过“水屋”进行洗钱。 “水屋”会向“码商”购买大量“大炮”、“码农”的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号、个人支付二维码等,以达到洗钱目的。
记者采访了解到,“码农”地域分布广泛,来源多样。 他们一般是90后、2000后没有合法职业的年轻人,包括青年农民、城市打工者、大学生等,法律意识相对淡薄。 ,喜欢投机取巧。 他们出租银行卡、微信、支付宝二维码等来赚取佣金。
办案民警翟耀表示,犯罪团伙通过“标杆平台”App积累资金,然后系统会自动匹配多个“码农”,以与网约车类似的操作方式进行敛财”抢单”,帮助犯罪分子“抢单”。 黑钱”被洗掉了。 每笔交易金额不大,看似合法的资金流动,实则“鱼目混珠”,用正常侦查手段很难识别。
开发“基准平台”软件需要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编程专业知识。 本溪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大队长王洪臣表示,涉案团伙以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为主。 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懂技术,会使用一些编程方法来钻漏洞。
警方提醒:切勿贪图小利,成为洗钱犯罪的帮凶
据介绍,“博彩平台”犯罪隐蔽性强,通常呈现跨地域、跨领域的特点。 上下游犯罪往往分布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和地区,加大了打击难度。 而且,此类犯罪涉及电信、互联网、支付结算、社交软件的结合,使得犯罪危害性更大、范围更广。
“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攻‘头’是关键。” 梅光辉认为,目前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普遍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环环相扣,暴露出来的大多是底层的“码农”。 从法律角度来说,“码农”的定罪难度很大,而且人数众多。 只有攻击支撑整个产业链的“头”,才能真正一网打尽。
“‘标杆平台’经常以招聘兼职为诱饵,以高额佣金为诱饵,吸引‘码农’出售自己的支付二维码。一旦‘码农’个人支付码参与网络赌博或电信诈骗,此类违法犯罪活动本质上是犯罪分子的洗钱同谋,将面临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的双重风险。” 西湖分局经侦大队民警卢宇伟提醒公众,个人应增强法律意识和隐私保护意识。 您不得随意将您的身份信息出租给他人; 任何人不得非法出售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 您一定要珍惜社交账号的使用权,不要轻易被网络高额利润所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