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4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范双文喊话,第三方支付机构不要认为自己“大而不能倒、大而难管”。 ”
吃瓜群众纷纷猜测这句话是针对谁家的。 虽然讨论最多的是最大的两家公司,但另一家支付巨头通联支付当天却陷入了困境。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4月26日公布的信息显示,通联支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联支付”)违反公司登记事项,未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变更登记。违反《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被罚款3万元。
官网信息显示,通联支付是由中国万向控股、新华人寿等机构共同设立的综合支付服务公司,其股东为上述两家公司。
但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到的信息,目前股东为上海星道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信息中未见新华人寿。
至于为何未按照规定进行相关变更登记,并犯下如此低级错误,渡交金融多次尝试联系通联支付,了解违法变更登记的具体原因。 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应。
除通联支付外,辽宁新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天支付)4月份也因非法更改注册信息被罚款。
中国人民银行沉阳分行出具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新天支付因未按规定变更注册资本和主要投资者而被罚款3万元。
度交金融审核央行令第2号《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发现,上述两家机构主要违反了以下规定——支付机构有下列事项变更的,应按规定办理:办理变更登记,须先向公司登记机关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包括变更公司名称、注册资本或者组织形式; 变更主要投资者; 合并或分裂; 调整业务类型或变更业务范围。
为什么这两家公司不按照规定行事呢?
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告诉度角财经,一些机构确实无知或者不重视。 他们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对新的规章制度了解得不够。 如果确实是明知而为,通常是由于时间紧迫等原因,无法等待央行批准,或者对央行的规定不够重视。 央行仅象征性罚款3万元。
这个罚款确实很轻,但说实话,仅2017年一年,就有多家支付机构因主要投资者违规变更等重大事项而导致《支付业务许可证》未换发。
监管处罚红线
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吊销牌照是最重的处罚之一。
无论其他情况,如果支付机构进行非法变更,可能会面临罚款甚至吊销执照等后果。 有什么不同?
刘刚告诉度角财经,《支付业务许可证》是否存在转让或变相转让、出租、出借等行为,属于红线。
2017年,北京椒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变相转让《支付业务许可证》而被吊销支付许可证。
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多次违法变更主要投资者等重大事项。 通过违规变更股权结构,将控股股东由北京椒广传媒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奇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属于变相“支付”转让行为。 营业执照》;同时,公司违规变更董事、总经理、财务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上述变更均未按规定报监管部门批准。
进一步整治支付行业乱象
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未续展《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原因还包括未实际开展支付业务; 支付业务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安全风险; 非法挪用客户备付金等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自首次向非银行支付机构发放支付牌照以来,央行共发放和注销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牌照271张。 28 张照片。
目前,监管和市场都在关注《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近期的运行情况。
对此,范双文表示,“我们也收到了这方面的投诉,约谈了相关机构,并要求限期整改。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情况采取进一步的监管措施。”
行业监管大棒已挥起。
此前,支付宝、财付通等国内支付巨头均已受到处罚。 例如,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发布处罚信息。 支付宝因涉及侵犯客户权益、产品推广、个人信息保护等7项违规行为,被罚款18万元。
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屡屡被罚款,这不是一个行业应该有的样子。 正如范双文所说,第三方支付机构不能认为自己“大而不能倒、大而难管”。 相反,我们应该积极落实合规整顿,保持支付市场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