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送”变“投资”环卫大妈加盟“刷脸软件”

2024-05-11
来源:网络整理

“老人不识字,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却被骗加入‘刷脸支付’,这些骗子太恶心了!” 3月17日,济源市民王先生举报母亲被骗“上课”,后被山西一家企业当场要求缴纳7000元加入“刷脸支付系统” ”。 此外,还有市民认为王先生的母亲被骗了。 无论事件真假,头条新闻、大河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礼物”变“投资” 环卫阿姨加盟“刷脸软件”

王先生的母亲段女士今年60岁,是济源市的一名环卫工人。 3月1日上午,她在上班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电话中,对方热情邀请她去济源天坛路王屋山宾馆二楼上课,并声称免费赠送移动支付刷脸机,让她可以未来“躺着赚钱”。

段女士很感动,准时到达王屋山宾馆二楼会议室。 段女士说,到达现场后,她发现会议室里人很多,主持人热情宣传这款刷脸设备的美好前景。 课后,现场气氛热烈,不少听课的人都办理了加入手续。 这时,一男一女两名工作人员来到段女士面前,表示只有5个名额,并说服她当场支付元,成为这套人脸识别支付系统的加盟商。

段女士听不懂讲座。 看到段女士犹豫不决,两名工作人员就劝说她,并引导她在手机上打开支付宝。 发现账户里有元后,他们鼓励她把钱全部转给公司。 段女士表示,这些资金是准备的保险费,不能动用。 她提出先付2000元,希望当场联系儿子商量。 她的想法遭到工作人员的劝阻。 两人表示儿子不听课什么都听不懂,联系他只会惹麻烦。

段女士担心自己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以后无法操作面部识别设备。 工作人员告诉她,以后会有6个人为她一个人服务,她就“躺着赚钱”。 随后,段女士的支付宝账户被其中一人代为转了7000元。 工作人员还告诉她,需要在第二天下午6点之前补足差额。

回家后意识到自己被骗,段女士没有按要求支付余款。 面对儿子的抱怨,她赶紧打电话给销售人员要求退款,但遭到拒绝。 对方表示,特许经营权只能转让,不能退款。 “我害怕被骗,但我真的被骗了。” 段女士后悔不已。

“画大饼”的投资陷阱难以实现

与段女士的经历类似,35岁的济源市民郑先生也是投诉人。 3月1日,他也参加了课程,并当场缴纳了一次性押金元。

郑先生告诉头条新闻·大河报记者,他是一名在职员工,闲暇时在城里开了一家小超市。 因为他知道各大超市都在使用刷脸支付系统,所以他对讲座的内容没有任何疑问。 再加上刷脸设备不仅免费,还能赚钱,他也动心了。

签完合同回家后,他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于是就上网查了一下公司的信息。 没想到,他发现很多人抱怨该公司的人脸识别支付系统无法使用。 他立即联系该公司业务人员要求退款。 但销售人员告诉他,合同已经签了,不能退款。

第二天,他就收到了该公司的两款人脸识别支付产品。 经过试运行,他发现有两台设备出现故障,无法使用。

他再次联系该公司业务人员,要求退回货物和合同押金,但仍遭到拒绝。 对方表示,如果设备出现问题,可以解决,直到没有故障为止,但不能退款,除非他再次转让给第三方。

“我感觉自己被骗了,会议上说的和协议内容有很大出入。” 郑先生表示,培训推广每天推广1台,每月推广30台,收入约100万元。 “实际算下来,我们一个月只能卖2台,30台就需要15个月。”

加入后,我感觉自己被骗了,也不好意思维护自己的权利。

3月8日,郑先生再次收到该公司送来的两台设备。 那么,郑先生签名的人脸识别设备到底能用吗? 3月18日,在吉水街郑先生经营的小店里,头条新闻、大河报记者看到了这款“微信青蛙L型(杆式)”刷脸设备。 试用发现,与超市日常的二维码支付、刷脸支付不同,这款刷脸支付软件让移动支付步骤变得更加复杂、繁琐、不方便。

当天,头条新闻、大河新闻记者还看到了该公司与郑先生签署的协议。 合同中的乙方为山西富泰中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协议显示,双方合作的标的产品为乙方(山西富泰中科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及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有限公司)基于第三方支付接口,可用于移动支付收款; 乙方向甲方提供的包括但不限于“知点”、“青蛙pro”等微信青蛙刷脸设备。 公司向郑先生收取的费用为:铺设设备30台,并以人民币退还押金。

这几天,郑先生和段女士感觉自己被骗后,选择同时举报和投诉,希望能得到全额退款。 不过,警方表示,该事件属于经济纠纷,并非诈骗。 无奈之下,他们联系山西省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超范围经营,但得到的答复是,该公司经营项目不违规。

“你可以报案或者起诉。” 当天下午,郑先生和段女士的家属再次联系该公司销售人员,希望协商退款,但对方在电话中再次拒绝。

制造商的一位经理表示:“这是一件小事。”

3月18日下午2时49分,针对上述问题,根据王先生、郑先生提供的电话号码,头条新闻、大河报记者分别拨打了全国客服电话和客服经理拨打山西富泰中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电话,但均无人接听。

随后,该公司另一位姓程的业务经理在接听电话时表示“这是一件小事”。 他表示,如果合同签订后不想再工作,段女士和郑先生需要拨打公司全国客服热线,然后带着双方签订的合同、收据等手续直接去公司协商。尽量减少双方的损失。 观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