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据张小龙2016年12月28日在微信公开课上宣布的消息,大家期待已久的微信小程序将于2017年1月9日正式上线。不过,截至1月8日18:00,微信仍有对于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例如微信小程序的具体上线时间、搜索功能设置、统一入口等问题,官方并未给出答复。 准备已久的开发者们,依然忐忑不安地期待着……
2017年元旦,《早晚历》创始人程浩在焦虑和纠结中度过了时光。
这种情绪可能源于几天前。 2016年12月28日的微信公开课上,微信之父张小龙用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讲述了小程序的来龙去脉,并宣布2017年1月9日,微信新的“雄心计划” ”将正式上线。
2016年9月,程浩创办的工具公司“昼夜日历”成为小程序首批200家内测公司之一。 尽管此前他听过不少“传闻”,但在观看12月28日的直播后,发现“长按二维码识别小程序”的入口方式也被“封杀”,他还是感到惊讶。通过微信。 :“我们以为已经想象到了最坏的结果,没想到微信依然封锁了所有线上流量导流的可能。”
没有统一入口、没有推送功能、没有应用商店、没有朋友圈分享、有限的搜索功能……这些都是张小龙在这次公开亮相中为微信小程序设定的“限制”和“门槛”。 在这些限制之中,人们可以大致勾画出微信对于小程序的定位和玩法。 对于很多曾经兴奋地认为小程序能够成为下一个“流量红利”入口的创业者和开发者来说,这篇演讲无疑是给他们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开发门槛极低的小程序,可以看作是微信继订阅号之后大家的新起跑线。 但现在看来,在这条新赛道上取得成功,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2016年12月28日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首次全面讲解了小程序的来龙去脉。
流量获取的烦恼
12月28日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在向外界解释小程序时直言:“如果你想要的是流量红利,那么遗憾的是没有这样的红利。”
这并不是意外的坏消息。 去年9月微信发布第一批内测名单后,有关小程序的种种信息都挑起了创业者敏感的神经。 此后,人们逐渐从微信发布的消息中了解到,小程序是与订阅号体系完全不同的产品。 与订阅账户相比,它的限制更多,形式也很有限。 按照张小龙的解读和意图,小程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更像是Web时代的企业网页“复活”——它们不会打扰用户,只有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才会出现。 微信希望你在使用某个小程序后“不得不离开”。
但尽管如此,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微信小程序仍然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在流量紧缺的当下,拥有7亿用户的微信显然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庞大平台。 即使机会渺茫,很多人也不敢放过这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我们的产品确实离不开微信,现在有一个和微信上的应用如此相似的生态系统,所以团队必须依赖这方面,否则就会逆潮流而行。” 距离小程序正式上线。 随着这一天的临近,程豪觉得自己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12月28日之后,昼夜日历团队的产品策略也进行了调整。
2015年上线的“昼夜日历”最初是作为微信公众号开始的,目前已经完成了App的开发。 该产品的亮点在于,它可以利用微信强大的社交属性,将日程分享给一起参与日程的微信好友。 但由于小程序不会有统一的入口,因此照搬APP或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并不明智。 在早晚日历的10人团队中,几位开发者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开发了多个小程序,例如会议提醒、课程提醒等。
不过,在张小龙讲话之后,程浩立即降低了曾经主打“昼夜日历”的“日历”功能的开发优先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2C纯日历功能可能无法快速积累用户。除非我们花大量的经验去寻找线下入口,否则转化率不会高。我只能告诉大家要主动一点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搜索机制是什么。”
截至2017年1月8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前一天,小程序的统一入口在哪里,用户是否可以通过搜索直接找到某个小程序,如何设置小程序的通知列表小程序、微信公众号以及小程序之间如何跳转……这些开发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准确的解答。 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以扫描二维码为最大入口的小程序将直接惠及线下场景强相关的应用。
一些开发者的心态变得听天由命,而一些已经在应用端获得稳定流量的创业者则倾向于继续观望。
程浩选择了“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另一家开发商“西窗诗”的创始人刘志鹏则觉得,虽然微信现在严格控制小程序的上线入口,但并不意味着这些规则并没有慢慢改变。
“听了张小龙的发言,我感觉有点被骗了,不过我们的小程序既然已经做好了,那就等9号发布再看吧。” 刘志鹏意识到西窗诗纯粹是在网上。 “轻应用”在推广上可能会遇到困难,但他乐观地认为小程序可能会激发他开发与线下相关的新业务,从而打开一扇“新窗口”。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积极拥抱变化,没有必要害怕。”刘志鹏说。
离线的机会
12月28日之后,有人会悲伤,自然有人会高兴。
2012年,张小龙在朋友圈表示,二维码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入口。 当时,这个想法遭到了很多质疑。 但四年后,当他宣布扫描二维码将成为用户访问小程序的主要方式时,这一说法终于开始引起足够的关注。
二维码的背后,是微信“连接一切”的野心。 这样的决定也直接导致小程序的第一大流量从线下企业分流。 场景化应用成为小程序最容易突围的方向,这让针对B端用户的开发者看到了很大的希望。
赵九州现在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他于2014年创立的火速移动一直专注于H5网页应用。 2016年初,张小龙在上一期微信公开课上公布了小程序前身app账号的消息后,终于感觉到机会来了,火数移动迅速转型为微信小程序的外包公司程式。 发达的公司。
“之前我也一直在担心这个问题,看来H5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现在终于有巨头这么做了,我们没办法,只能全力以赴。” 由于小程序的基本逻辑和H5原有的功能轻应用和云应用的基本逻辑没有太大区别。 它们都是基于Web页面的轻应用。 此外,火速移动一直将B端客户作为主要目标用户。 张小龙在演讲中透露的信息,让赵九州感到非常兴奋。 他已将旅游、政务、医疗、文化娱乐、教育培训、零售等视为火说移动的主要技术输出领域,并将于1月10日推出公司为线下企业开发的外包技术产品。
就连曾经对快速移动态度暧昧的资本方也再次表现出了热情。 “以前很多投资人都认为我们的方向没有AI、VR之类的前沿,可以投资也可以不投资。但现在态度发生了变化。”赵九洲说。 同样受欢迎的还有张小龙在本次微信公开课中“亲手挑选”的线下餐厅订餐服务。 按照张小龙的想象,当用户去线下餐厅用餐时,不需要下载餐厅的APP。 您只需到餐厅扫描二维码,即可在餐厅小程序中排队或点餐。 据业内人士透露,极客公园透露,12月28日之后,不少提供该领域服务的初创公司估值立即翻倍。
张小龙朋友圈小程序回复
对于那些不具备天然线下入口优势的开发者来说,如何在现实物理世界中建立自己的入口成为了主要挑战。
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激活一个曾经不存在的场景需求。 这几乎是他们之前从未系统思考过的问题。 青芒是豌豆荚创始人王俊宇二次创业打造的新项目,是一款精致的阅读产品。 从一开始,团队就将小程序视为重要的流量来源。 张小龙的演讲之后,很多人开始认为纯内容产品会不适合小程序设定的生态规则,但青芒团队仍然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对于开发者来说,我们不能以复制成小程序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而是应该考虑这样的入口模式和使用场景我能做什么。” 青芒联合创始人范怀宇告诉极客公园。 与此同时,他和他的团队也开始构思用户线下访问小程序的方式:“比如,如果用户今天走到一家咖啡店,在咖啡店的桌子上发现了我们的二维码,也许扫一扫进入我们的小程序,就可以看到一本与咖啡相关的兴趣杂志,或者通过群分享的方式将《青芒》杂志上的阅读内容分享给群里的人。
无论如何,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新生态系统中,许多现有的经验不再适用。 但微信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想要在这个新世界有所作为的企业家似乎别无选择。
微信对小程序有何想法?
据与微信接触密切的小程序创业者介绍,从2016年初公布应用号计划开始,近一年的时间里,微信团队从应用号到小程序的产品形态,经历了多次讨论和转变。程序。 关于流量入口、搜索方式等功能,微信团队提交了多份方案,但大多都被张小龙拒绝了。
那么,构建如此高墙的小程序生态系统,微信有着怎样的未来呢?
“如果你仔细观察,从2016年初,到9月份发布200个内测名单,再到随后的公测再到公开课讲座,你会发现微信对于小程序的态度一直在发生变化。为什么要等一年才推出小程序?这显然是一个非常缓慢的举动,所以我推测微信在这方面的思维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学院创始人阿干看来,微信小程序的目标可能是改进或取代表现不太完美的服务号。
毫无疑问,2012年推出的微信订阅号的出现直接带动了内容创业的繁荣,但随后推出的针对企业的服务号却未能顺利完成连接线下的使命。 在本次公开课上,张小龙用了大量的篇幅重申了微信作为高效“工具”的意义,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小程序在这个工具体系中的作用:线上流量趋于饱和。 接下来,微信或将期待小程序完成连接物理世界的任务,激发更大的商业价值。
张小龙在演讲中曾热情地提到了一个离我们不太遥远的未来场景:智能手机之后,可能会有眼镜等设备。 在眼镜系统中,新的一年不需要安装程序。 眼镜能看到哪里? 应用程序就在那里。 例如,当眼镜看到灯光时,灯光上方会出现一个开关。 扫描到公园入口处,就会出现门票系统。 “这种程序应该无处不在,但可以随时访问。”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以线下二维码为主要入口的小程序生态很可能是微信为下一个运营平台做的准备。 程浩推理道:“很多人认为微信可能会成为一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但事实上,或许他们已经在思考下一个智能平台的布局。 如果那一天到来,微信完全可以把一个成熟的小程序生态系统移植到VR或者AR眼镜上。”
如果这看起来是不可逆转的未来,那么开发商似乎没有理由错过这一浪潮。 然而,生态系统的成长和成熟需要时间。 包括程浩、赵九洲在内的多位开发者认为,9日正式上线的小程序可能会呈现出一种“低起点、高起点”的状态,但在未来,它可能会成为一股不为人知的力量。容易被忽视。
他们更愿意把希望寄托在半年内的关键时间窗口上:“预计2017年,那些潜心研究规则的人会在这个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产品,比如当时的订阅账户业务模式的情况。”
采访 | 周小丹·扎奥夫斯基
编辑| 王伟; 图片来源| 互联网
▽
2017.1.13-1.15,北京751D·PARK,聆听、、、、李彦宏等科技大佬演讲,体验最酷、最有趣的科技产品,享受年度最期待的科技盛宴。
GIF 2017,成为“下一代”,创造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