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查获制止、制毒案件688起。全国各地销售假冒口罩等防护物资,犯罪分子已被抓获。 共查获犯罪嫌疑人1560余人,缴获假冒口罩逾3100万只。
澎湃新闻查阅发现,疫情发生以来,全国30多个省份执法部门公开举报的数百起假冒伪劣口罩案件中,相当一部分提到了假冒口罩的销售渠道——微信、朋友圈、微信商户。
此前,公安部食品药品侦查局在抓获一批在“朋友圈”上销售假冒伪劣口罩的犯罪分子后发出“紧急提醒”:药店、京东、淘宝等基本“出局”库存不足”,但“朋友圈”市场上的“货”越来越多,微信货源中的“问题口罩”值得注意。
澎湃新闻梳理了疫情发生以来已审结的59起与疫情相关的刑事案件,发现其中22起涉及口罩诈骗案件。 其中21起案件中提到犯罪分子通过微信实施犯罪。
朋友圈假口罩被公安机关查处。 公安部食品药品侦查局微信公众号图。 发现大量假口罩流入市场。
澎湃新闻注意到,查获超过3100万只假口罩的背后,是全国警方的积极行动。 例如,2月4日,长沙警方查处197万只假冒“飘安”牌口罩进入湖南市场案件。
在飘安口罩公司总部所在地河南长垣,当地警方于2月4日抓获7名涉嫌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医用口罩的人员,2月27日,又宣布抓获7名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医用口罩的人员。以及销售假冒伪劣医用口罩的行为。 已被依法逮捕。
公开资料显示,河南长垣被誉为“中国医用耗材之都”。 拥有医疗器械企业79家,经营企业2000多家。 是“抗疫”物资的重要供应地。
疫情期间,当地政府也加大了打假力度。 据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介绍,截至2月20日,河南省共查获假冒口罩222.44万只,罚款441.5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66起。
那么,这些假口罩通过什么渠道、卖给了谁呢?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在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提前介入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金某某自2020年1月22日起,通过微信向周某某“购买”假冒“飘安”产品5万件。 “口罩。
1月30日,河南省长垣市公安局接到网友举报,微信中昵称“智雨婷霞”的网友在300余人的微信群中发布“飘安”一次性医用口罩的图片和视频。 。 他还表示,一盒的成本是350元,但售价却卖到了8500元。 警方立即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行动,当晚将违法者程1、程2抓获,并当场缴获口罩生产机器7台、成品口罩3万余只以及部分原材料。
1月26日,漯河市市场监管局通报称,圣元堂药店老板洪某在“中元医联”微信群以8元/包的价格订购了1500包口罩,并将货款转给供应商。通过微信加微信群。 朋友们,然后以每包15元的价格出售口罩。 执法部门调查时发现,该批货物已全部售出,总价值人民币100万元。 市场监管部门发现,该口罩存在“高级标签”等假冒特征。
2月11日,平顶山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案件显示,在没有任何许可的情况下,有人通过朋友圈宣传,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情况下,加价300%销售多款口罩。
2月1日,新乡市市场监管局立案查处两起案件。 其中,一名网友通过微信商家购买假口罩,总价24万余元,执法人员查获假口罩15.5万只。
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澎湃新闻发现,1月25日至2月26日一个月内,河南多地公安、市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举报相关案件并发布消费提醒,提到,通过微信群,在朋友圈和微信商家中销售假口罩的案例有十几起。 其中一起案件中,有人在电子商务网站上销售和推销假口罩。
1月31日,公安部食品药品侦查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出“紧急提醒”:警方在“朋友圈”抓获了一批销售假冒伪劣口罩的犯罪分子。 这些案例还呈现出一个“奇怪的现象”:药店、京东、淘宝等基本“缺货”,但朋友圈里的“货”却越来越多。
公安机关正在办理此案。 湖南省公安厅已对河南全省多次发布消费警示。
澎湃新闻注意到,近一个月来,除了公安部食药侦局发布上述消费提醒外,河南省各方面也多次对微商、朋友圈消费风险进行提示。
2月17日,河南省安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微信群,朋友圈“三无”如何投诉购买假冒伪劣口罩?如何辨别?》文章称,“近日,有网友曾向我们反映,不少在微信群、朋友圈卖口罩的人都说是现成的,价格高、销售量少,尽量不要在微信、未取得经营资质或无法提供业务的微信上销售口罩。 QQ等社交平台购买医用口罩等疫情防护用品。
2月19日,河南省消协提醒:“微信等个人之间的交易属于私密交易。 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权益很难维权。 消费者千万不要相信网络、微信群、朋友圈。 广告以避免陷入消费陷阱。”
2月21日,河南省南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发布网购消费警示,谨防“微商成险”。 “目前,微信、朋友圈、QQ团购等新的交易方式给部分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由于监管制度和方式不完善,加上朋友圈交易属于私下交易,消费者权益受到影响。”不保护,存在很大隐患。”
三天后,河南省郑州市消费者协会提醒,“网购口罩等防护用品时,应选择信誉较高的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尽量避免微信群聊等个人交易”以及微信朋友圈。 购买之前,大众媒体应该了解如何识别口罩,以免上当受骗。”
公安部食品药品侦查局微信口罩购买提醒 公安部食品药品侦查局微信公众号截图 已公布22起涉口罩诈骗案件结案
比卖假口罩更糟糕的是以卖口罩为名进行诈骗。
2月12日,湖南省公安厅通报,截至2月18日,全省公安机关已收缴假冒口罩超700万只。 其同时发布的4起典型案件中,有2名犯罪嫌疑人在微信朋友圈谎称有口罩出售,从而轻松骗取100万元以上。
例如,长沙宁乡警方侦破的涉疫情电信诈骗案中,受害人余某于2月8日通过微信朋友圈得知有人可以大量出售医用口罩、电子体温计,并于2月11日至12日,他两次向对方支付了102万元。 犯罪嫌疑人于2月16日被归案,承认自己诈骗受害人共计12人。
2月27日,澎湃新闻报道,在深圳警方破获的一起单额超过200万元的口罩诈骗案中,受害人吴女士通过微信群看到犯罪嫌疑人黄某称自己有渠道买口罩后,她向黄某转了310万元,货未能发货后,黄某退还了108万元,剩下的200万多元则输给了黄某网上赌博。
目前,全国司法机关正在严厉、迅速打击各类口罩诈骗案件。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月7日,经过45分钟的远程视频庭审,全国首例-19疫情期间的防疫物资诈骗案在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法院宣判。 张某利用微信、QQ等发布虚假销售口罩信息,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2月20日,湖南省首例疫情防控期间虚假销售口罩诈骗案当庭宣判。 被告人欧阳康平在抖音谎称自己有口罩出售,然后添加受害人微信账号实施诈骗。 他诈骗受害人曹某某购买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25笔交易,共计3万多元。 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2月23日下午,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法院审理的一起假口罩销售诈骗案中,被告人夏某、陈某某通过微信添加有意购买口罩的15人,骗取其9245元。 。 法院判处被告人夏某有期徒刑11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此外,海南、浙江、吉林、广东、河南、山东、云南、安徽、江西、广西等地也披露首例涉疫情刑事案件,均为口罩诈骗案件。
澎湃新闻发现,截至2月27日,全国法院已审结的至少59起与疫情相关的案件中,有22起为口罩诈骗案件。 这些防疫物资都是“口罩”。 在这22起案件中,有21起提到诈骗手段是通过添加微信好友、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进行。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