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移动支付方案Pay登陆中国市场似乎已经近在咫尺

2024-05-16
来源:网络整理

本报记者 吴越泽报道

Pay进军中国市场似乎指日可待。

苹果近日正式发布了iOS 8.3系统。 对于国内用户来说,苹果移动支付解决方案Pay正式支持中国银联网络,这无疑是最重要的改进。

苹果于2014年11月开始与中国银联合作,当时银联的支付通道被添加到苹果的App 应用程序中。 2014年10月,苹果CEO蒂姆·库克在访华期间透露,在中国推出Pay是苹果进入2015年后的主要目标之一,此次将再次与中国银联“携手”。 Pay进入中国的关键一步。

苹果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与银联的“携手”,也将近场支付推向风口浪尖。

作为苹果基于NFC技术的移动近场解决方案,于2014年10月20日正式推出。目前已有超过180家合作伙伴为该服务提供支持。 NFC技术是从RFID(射频识别)演变而来的近场通信技术,其中近场支付是其主要功能。

NFC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2006年,诺基亚就推出了第一款内置NFC技术的手机。 随后,黑莓、三星、索尼、苹果等手机厂商纷纷推出内置NFC技术的机型。 调查显示,2014年,2000元以上智能手机中,有57%具备NFC功能,3000元以上机型中,76%具备NFC功能。

支付近四个月的短期借款利息_支付近年来林业工程欠款的请示_近场支付

当NFC功能逐渐成为中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时,近场支付的发展时机似乎已经成熟。 但其市场规模并未接近想象中的“黄金时代”,移动远程支付仍占据主导地位。 移动支付的垄断。

与远程支付相比,近场支付有其自身的优势。 NFC产业网主编佘云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报记者采访时表示,“NFC近场支付技术相比移动远程支付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安全性、点对点”点对点传输方式,短距离通讯要求,无需使用移动网络,大大降低了近场支付信息被截获的可能性,而且NFC技术支持高级加密,因此比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更加安全都很高,但在实际支付场景中,往往需要其他安全认证方式来配合NFC,结果就是近场支付的便捷性大打折扣。”

安全性与便捷性的平衡成为近场支付发展的难关。 这使得近场支付目前大多只用于一些无密码的小额支付场景,智能手机中的NFC功能也逐渐变得无用武之地。 近场支付方式要想真正普及,与NFC配合使用的另一把“安全锁”必须足够方便。 采用指纹识别技术的就是苹果为Pay选择的“安全锁”。 这个选择自 2013 年得到确认以来就一直存在。

“自推出以来,苹果花了足够的时间让用户习惯使用指纹识别来代替密码输入。因此,当它应用于 Pay时,用户在使用时的学习成本已经大大降低,并且便捷性也很高。”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使用此类可穿戴设备进行近场支付将进一步提高支付的便利性,也将为5、5s、5c这些不兼容Pay的用户带来Pay。 ”IT评论家钱胜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内NFC近场支付于2007年开始试点,随后银联和银行主推的NFC-SD发展成为运营商主推的NFC-SIM方案。 国内NFC支付的发展非常曲折,这也是与NFC和2.4G相伴的。 移动支付标准之争。 佘云峰告诉记者:“目前,国内NFC支付仍以三大运营商主推的NFC-SIM卡为主,但人们对NFC支付的认知还很不足,各种NFC支付业务还处于准备阶段。另外,人们对NFC支付的认识还很不足。” 近场支付的产业链过长、利益关系过于复杂,这也是NFC支付发展缓慢的原因。 NFC近场支付涉及手机厂商、芯片厂商、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商户、服务商等,产业链结构十分复杂,多方利益争夺,难以为大众所接受。任何一方都可以独立支配。 ”

佘云峰认为,如果 Pay能够成功进入中国,凭借其巨大的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有望迎来国内近场支付的发展机遇。 “无法估计有多少人会使用 Pay。 毕竟这只是针对苹果用户,但更多人必须了解NFC近场支付。 更重要的是,Pay将带动整个移动支付行业的竞争和发展。 ,这必然会带动大量手机厂商、互联网和金融公司加入移动近场支付领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