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近场支付布局加速运营商和银行将面临挑战

2024-05-16
来源:网络整理

二维码、条码支付缺乏统一标准被央行“叫停”,给NFC近场支付加速产业链建设留下了时间。 目前,三大运营商、手机厂商、金融机构的NFC近场支付布局正在加速。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NFC生态系统落后于第三方支付机构。 一旦第一批年轻消费者形成消费体验,未来可能会出现“快鱼吃慢鱼”的现象,运营商和商业银行也将面临挑战。

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峰在“2014第六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表示,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促进移动金融服务与金融IC卡的融合。 以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中国银联NFC移动支付电子线路为主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地方及区域移动支付电子线路为辅,实现优势互补、各方共赢。

“4G时代,NFC应用将逐步扩大,引发新一轮变革。但NFC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与合作伙伴共同把市场做大。中国移动将提供30元补贴扩大NFC终端的普及,向NF CSIM卡发放文件,要求4G卡默认绑定NFC SIM卡。”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支付公司副总经理何新初表示。

事实上,随着4G的推出,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联等运营商和机构加速布局移动支付。 据悉,在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方面,银联与中国移动于2013年达成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并于2014年启动市场推广。同时,银联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正在探讨移动支付的技术解决方案。支付业务合作,预计年内发布相关产品。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与银联开展TSM业务合作的银行约有50家,其中近20家机构已实现接入,其他机构正在加紧努力。 全国性银行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12家银行已接入银联移动支付平台。 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四家银行已进入联调测试阶段,即将于今年上半年实现系统对接和业务上线。 工商银行已完成内部项目论证,正在进行技术开发。 区域银行中,24家银行完成协议签约,18家银行进入技术开发阶段,3家银行进入协议签约流程,21家银行达成合作意向。

作为移动支付近场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NFC非受理处理环境的建设顺应了金融IC卡大规模迁移的势头。 截至2013年一季度,全国共改造非受理终端近300万台。 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重点城市,基本覆盖便利店、快餐、交通等小额、快速支付场所。

李晓峰介绍,目前,从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市场主体来看,移动支付已出现3条并行的电子化建设路线,将形成商业银行手机银行+NFC移动支付生态系统、移动电商支付。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生态系统、行业供应链信用服务支付圈、依托线下POS和ATM的通信运营商、或与中国银联合作的NFC支付提供商等。

不过,李晓峰也指出,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NFC移动支付技术虽然安全便捷,但客户体验有待提升。 NFC手机、闪付POS、TSM平台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商业银行、中国银联和通信运营商能否形成紧密合作的商业模式仍是未知数。 在在线金融信用评估、在线双边市场、信用支付等诸多建设内容方面,NFC生态系统落后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因此可能会出现“快鱼吃慢鱼”的现象。 一旦成为第一批年轻消费者,运营商和商业银行也将面临消费者体验形成和口碑传播的挑战。

对于NFC移动支付生态的建设,李晓峰表示,今年人民银行将完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公共服务平台,并计划引入公安部的E身份证系统,解决实名制问题。公民个人签名证书匹配问题。 拟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解决移动金融发展中的征信对称问题。 同时,要求23个主要NFC市场主体尽快完成GSM和移动支付公共服务联网,形成普遍、安全、值得信赖的中国移动金融。 值得信赖的网络。 (记者魏夏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