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雨计划”——广西巴马慈福湖中央歌剧院水上音乐会》 张正东 摄
近年来,文化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产生了多维度的成果。 其中,中央歌剧院等国家艺术院团结合自身优势,深入基层,创新丰富文化志愿服务形式,实现“1+N”的服务成果。 其中,“1”表示为群众提供高水平文艺演出,“N”表示推动边远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促进各民族交流融合,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素质。青少年的艺术素质。
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是文化和旅游部定点帮扶地区。 2023年4月,2023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境行计划首个示范项目“春雨计划”在此示范:中央歌剧院的音乐家在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水晶宫演出。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上演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洞穴音乐会。 溶洞与音乐活动相得益彰。 形式新颖、引人注目。 活动全网直播,线上线下观看量超过600万,有力推动了巴马文化和旅游“破圈”。
今年4月,中央歌剧院文艺团队再次走进巴马,登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寿岛“梦巴马”实景水上舞台,将2024年“春雨计划”带到了巴马。巴马人民——广西巴马赐福湖中央歌剧院水音乐会”。以青山为幕,绿水为舞台,中央歌剧院歌手们尽情歌唱,为巴马输送“文艺养分”此次活动的举办,打造了巴马又一个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
“与去年相比,今年音乐会的场地更大,演出形式和曲目也相应调整。” 中央歌剧院艺术创作策划部主任刘静表示,去年的洞穴音乐会以管弦乐四重奏、意大利民歌等为主,今年的水上音乐会考虑到观众主要是当地人和游客,选歌更注重歌曲在当地的熟悉程度。
在中央歌剧院的精心准备下,《山歌如春江水》、《我深深的爱等你》、《达坂城的姑娘》、《再次乘风破浪》、《水台上唱着《彼此相爱》。 ,在岸上观众心中激起涟漪。 “我们的初衷是呈现一些高质量的演出,让当地民众和游客身心愉悦地参与音乐会。从现场效果和各方反馈来看,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一愿景。” 刘静说道。
为扩大文化志愿服务覆盖面,拉近与巴马人民的距离,除了水上音乐会外,中央歌剧院歌手们还前往巴马博越村、巴马龙洪村开展“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走进万家千户”专场演出活动,带来《打手鼓唱歌》《红星照我斗》《弹奏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呈现一场文化盛宴给当地村民。 与此同时,中央歌剧院艺术团队还于3月3日与巴马各界人士共同庆祝“广西三三”传统歌曲节。
将演出舞台从剧场搬到乡村、搬到田间地头,与当地群众、游客面对面互动……刘静坦言:“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一直希望能够走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人民群众高兴,我们就高兴。”
“中央歌剧院带来的系列惠民文艺演出,引起了巴马各界的强烈反响,让巴马各界群众深深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国家。” 巴马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黄荣娟表示,与去年的洞穴音乐会相比,今年的水上音乐会、乡村慰问演出以及“3月3日”活动开幕式有更多内容。参加表演的人们。 大家在微信朋友圈和抖音上观看了表演。 该帐户发布了该活动的照片和视频。
今年,中央歌剧院文艺团队还走进学校,在巴马三中上演了丰富的声乐大师班,努力提高巴马当地青少年的文化品位和艺术素质。 课堂上,歌手们不仅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还针对同学们在歌唱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 “‘走进校园’对我们来说就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也许有一天它会开花。我们希望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孩子们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看到生活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兴奋。”刘静说。
在黄荣娟看来,中央歌剧院不断用实际行动满足巴马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志愿服务、公益等形式推动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流向巴马,助力巴马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巴马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有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往、深度融合。 希望国艺院继续关心、支持、帮助巴马文化和旅游发展,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造福基层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彭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