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端移动支付的普及倒逼B端设备升级,智能POS渗透率快速提升。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近年来,通过微信、支付宝的线下推广以及红包营销的用户教育,中国消费者广泛培养了移动支付的习惯。 据艾瑞咨询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已达4.69亿,移动支付使用比例提升至67.5%。 据统计,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总规模达到5.5万亿美元,而美国市场仅为1120亿美元,相差50倍。 2013年至2016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从1.2万亿元增长至58.8万亿元,年均增速达366%。据IDC等机构预测,增速为预计未来三年交易规模将保持在50%左右。
图:2011-2019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从移动支付趋势来看,中国消费者已从线上红包、手机银行转账、APP和网站在线支付等标准化支付快速拓展到线下基于各种场景的多元化支付。 从支付场景来看,线下移动支付已从零售、餐饮、商超、物流等传统小额高频场景逐步拓展至医院、票务、娱乐、交通等更多场景。
图:线下移动支付场景持续拓展
由于场景的丰富性和用户支付习惯的多样性,线下支付催生了刷卡、插卡、二维码、NFC、条码、光子支付、生物识别等多种方式。 其中,最主流的技术包括二维码技术和NFC技术。 与此同时,以支付手环、支付手套、支付手表等为代表的智能支付终端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图:线下电子支付方式有多种
以二维码为例,2015年至2016年,我国线下扫码支付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 随着线下扫码不断向低频地区、二三四线城市等渗透,未来预计将保持不变。 高速增长趋势,我们判断其年增长率不低于50%。
图:中国二维码支付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线下移动支付技术和场景的多样性迫使商家必须同时支持多种支付方式。 在此背景下,智能POS应用诞生,极大满足了商户的需求。 传统POS机功能单一,无法应对多种支付方式。 智能POS可支持微信、支付宝等多种APP扫码,还可集成插卡、闪付、云闪付、生物识别等支付方式。 带来极其便捷的体验。
另一方面,我国数量庞大的线下小微商户普遍存在经营方式单一、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尤其是近年来,他们不断受到在线电子商务交易的冲击。 因此,他们利用互联网来改善客户获取。 对能力和运营效率的需求非常强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实际市场主体8704.4万户,新登记市场主体1651.3万户,同比增长11.6%。 此外,全国还有个体工商户5930万户,新增服务业企业446万户。 截至2017年7月末,纳入中国小微企业名录的小微企业数量已达7328.1万家。智能POS具备客户营销、门店管理等多项功能,能有效捕捉痛点想要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的小微商户,从而进一步打开需求空间。
图:2016年全国商户统计
参见观研天下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鉴于上述巨大的需求,智能POS逐步取代传统POS将成为必然趋势。 综合存量和增量因素,我们判断未来我国智能POS销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渗透率也将快速从低位实现突破。 从存量来看,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统计,截至2016年底,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接入特约商户2067.2万户,同比增长23.78户。 %,比上年末增加397.2万户; POS终端2453.5万台,同比增长23.78%。 增长7.51%,比上年末增加171.4万台。 据中国银联数据显示,2016年智能POS市场出货量超过100万台,较2015年增长近10倍,预计2017年出货量将突破200万台。随着不合格POS逐步淘汰,我们保守估计未来三年现有2500万台POS中每年有10%将被智能POS替代,这部分每年将贡献250万台出货量。
图:全国联网POS机数量增长
从增量角度看,考虑到目前网络商户仅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全国仍将新增近2000万家网络商户,保守估计其中30%将采用智能POS。 ,每年将贡献15-200万台的出货量。 考虑存量和增量因素,预计未来智能POS出货量约为每年450万台,三年内渗透率将由目前的约8%快速提升至约35%。
图:未来三年智能POS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对比C端生态的发展逻辑,B端生态正在崛起
在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目前在C端市场,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主的垄断格局已基本形成。 易观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占据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53.7%和39.5%的份额,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0%,表明双寡头格局已经稳定。 。
图:2017年Q1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
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巨头凭借庞大的C端用户资源,各自建立了庞大的生态系统。 支付宝最初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 通过积累大量用户的交易数据,支付宝逐渐覆盖转账、充值、购物、旅游、教育、金融、慈善等多个领域,成为直接面向C端用户的综合支付服务平台。
图:支付宝生态系统示意图
而财付通则依托微信的社交属性吸引C端流量,还提供围绕支付的一站式服务,涵盖还款、城市服务充值、出行、购物、金融等,成为支付宝的有力竞争对手。
图:财付通生态系统示意图
对比支付宝和财付通在基于手机的C端移动支付领域构建生态系统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在B端移动支付领域构建基于智能POS的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类似的逻辑。首先是流量充足:智能POS的潜在客户是国内近1亿商户,以小微商户为主。 虽然面向B端,但其规模和体量已经与C端用户不相上下。 随着智能POS渗透率的提高,B端线下流量快速增长,线下流量将快速增长。
其次,场景应用正在加速、更加频繁:我们简单从三个维度观察:商户收银的现金流、商户与客户信息管理交互的信息流、与供应商、库存交互的物流。 我们可以看到,智能POS在商户端的应用程度很高。 频率趋势。
资金流向方面,假设某商户每天的交易流水为8000元。 平均交易额为100元,70%来自线下交易,30%来自线上交易。 线下交易中,50%的订单使用移动支付,30%使用信用卡,20%使用现金。 商户与智能POS因资金流向交互超过45次,至少需要微信、支付宝、第三方等三个APP环境。
在信息流方面,我们要求销售数量的10%开电子发票,团购10%,会员服务(停车折扣等)10%。 商户与智能POS因信息流交互超过25次,应用环境需要超过3次。
在物流信息化方面,我们40%的货物需要直连ERP管理,30%的库存需要数据更新。 商户与智能POS在业务侧的交互次数远远超过上述环境。
图:智能POS与商户交互次数假设图
最后,模式成熟:C端巨头崛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平台思维,即通过搭建平台,一方面通过需求侧的基础支付吸引巨大的用户流量另一方面,在供给侧,通过广泛合作提供丰富的服务。 增值服务,两者之间呈现良性循环的正反馈。 同样,智能POS的生态策略也可以重点吸纳B端商户流量、提供优质服务。 在服务方面,智能POS可以围绕支付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延伸。 垂直延伸是打通商户业务流程的上下游环节,提供包括会员管理、客户营销、数据分析等在内的一站式运营优化服务; 横向延伸是挖掘商户的其他需求,比如金融增值服务等。因此,我们判断,随着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智能POS有望从量变转向质变,迎来爆发生态系统的。
图: POS通过纵向和横向延伸构建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