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微信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平时不怎么聊天的朋友开始频繁互动,家长老师也互动多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老师家长抱怨微信群里各种惨不忍睹的情况……让大家再也无法开心地玩耍。
班级群的“正确开群方式”是怎样的?家长和老师在使用班级群时应该避免哪些问题?
班级团体差点让我变得“分裂”
家长着急的时候,短信就会传来。
“儿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好想在幼儿园看他的直播啊。”
“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一整天。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哭了,还是大惊小怪了
这是很多新生家长的共同感受。为了减少家长的担忧,不少小学、幼儿园都开通了微信群,方便家长们相互交流。然而,尽管方便,但有些微信群每天有几百甚至几千条信息,让家长们感到难以忍受。
一开学,家住漳州市区的吴女士就紧张起来。家长微信群里人很多,手机响个不停,一会儿就有几十条甚至几百条未读信息。“我怕错过老师通知的什么,得一条一条看,真的很累。”
追风点赞,其实我拒绝
一位妈妈说,前几天,一位妈妈在班级群里发微信,说自己的孩子回家唱了一首在学校学的英文歌,太惊喜了,还向老师道谢。老师点赞回复后,引发了一波集体点赞,“我们3班的小朋友都很棒”、“老师真辛苦”、“小朋友回来后总说今天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但这位家长妈妈坦言:“看到家长们跟风点赞,其实心里挺矛盾的,我们工作也很忙,确实没有那么多情绪要表达,但不随波逐流又会显得太高冷、不合群。”
班级群成了曝光平台,家长尴尬
“今天全班吃饭,XX同学把饭菜倒了,其他人都吃光了。”
“XXX上课跟同桌说闲话。”
在常女士的QQ群聊天记录里,班主任经常在群里留言批评谁洒了饭菜、谁上课玩尺子……常女士说,她理解老师是好心,但一个小错误就发到班级群里让所有家长都看到,这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她希望老师能私下告知家长孩子的情况,而不是在群里公开批评。
家务事带进班级群,老师很为难
近日,在幼儿园班级群里,甜甜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爷爷每天都赶着去接孩子,却不跟老师沟通,不帮老师传递消息,甚至还包庇孩子,导致孩子最近在幼儿园的成绩很差,而家长却对此毫不知情。虽然她和爷爷沟通了很多次,但他还是“一意孤行”,甚至和奶奶打起了“抢娃大战”,每天都抢在奶奶之前早早去接孩子。甜甜的妈妈要求老师介入此事,一定要等奶奶来了再放孩子,不要把孩子交给爷爷。
班级规则,每个人都有一份
微信群里最烦什么样的家长?
第一种是奉承和充斥屏幕型。老师发出了一条重要信息,但很快就被无用的闲聊所淹没,淹没了重要信息。
第二种是群体争吵,孩子在学校里发生小争执时,家长为了保护孩子心切,经常会在群体中挑起争端。
第三种:集赞、投票、卖东西。有的家长跟风,从集赞换礼物到给孩子拉票,全部发到孩子家长群里。
第四类是炫耀型,除了炫耀孩子的成绩,还会晒出自己出国旅游的照片。
父母不应该这样做
1、每天多次向老师询问孩子在班级群的情况,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的“情况”。
2、为了同一个孩子,三代人会加入班级群体,只因为他们都想看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3. 时不时地贴出小朋友的贴纸、完成的作业、写得工整的字迹,自豪地要求大家点赞,最重要的是希望老师能关注到。
4、老师一说话,孩子立刻回应:“辛苦你了,好好照顾自己”;老师一宣布“我有事需要帮忙”,座位立刻就被抢走了,得不到座位,孩子就焦虑万分。
5、收点赞、代购、投票……班级群已经成为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集市”。
6.你说好,我就对你说一句,你说不好,我也对你说一句。几十个人回复同一条消息,很快一条重要消息就被“淹没”了。
父母应该这样做
1、做好自我调整,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对班主任有充分的信心。
2、积极沟通,营造良好的群聊氛围。
3. 发布孩子的照片时要适度,班级群毕竟是公共交流平台。
4、理性对待班级群体,只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信息,避免盲目点赞。
5.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天太晚,避免打扰别人休息,如果有重要事情,可以直接联系老师。
老师不应该这样做。
1、在班级群里点名批评孩子,公布他们的成绩、排名等信息,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
2、每次只发尖子生或者成绩优秀的学生的照片,有的家长永远也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里。
3. 过度依赖班级群。学生的日常行为都必须发布在班级群中供家长查看,但他们忘记了面对面的交流才是最好的交流。
4、班级群里“募捐”,小到学生的学习用品,大到奖品、演出的服装、道具……
5、未经核实就随意转发网上信息,给家长带来不必要的担忧。
6. 采用“命令式”的说话方式,给父母下达指示后就不再管孩子了。
教师应该这样做
1. 个别学生有疑问,可以与学生家长单独沟通,常见问题可以在班级群里与家长讨论。
2、在班级群里发照片的时候,一定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多表扬,少批评。
3. 尝试在每条通知后加上“无需回复”或类似的字眼,避免被大量不必要的消息骚扰。
4、注意说话方式,传播正能量。
5、做好班级群里的引导者,学会温柔提醒一些不适合在班级群里发的内容。
按照这个《班群守则》,你再也不用担心每天被大量冗余信息打扰,也不会觉得被这么小的班群绑架了。面对友善有爱的“班群”,老师和家长也应该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把握好度,让它发挥更有价值的作用,绝不会让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