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便捷、安全的身份识别技术,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安全可靠、准确率高。金融科技进入合规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字化创新不断推进,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应用更加广泛。随着移动支付、信息安全、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在提高支付安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除现金、银行卡、移动支付之外的又一种支付方式,未来或将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新风口。
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日趋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生物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26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28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8%。《2022-2026年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未来五年(2022-2026年),生物识别设备综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1.3%,生物识别市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中国电子银行网列出了目前最常见的几种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掌纹识别、语音(声纹)识别和静脉识别等,让您简单了解六大生物识别技术的优缺点。
指纹识别:发展最早、技术成熟
我国生物特征识别行业最早发展起来的技术是指纹识别技术,基本与国外同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并掌握了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成熟。
数据显示,每个指纹都有若干个独特且可测量的特征点,每个特征点约有七个特征,人们的十个手指至少产生4900个独立可测量的特征。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分析指纹的可测量特征点,从中提取特征值,然后进行身份验证。虽然每个人的指纹识别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并不是适合每个行业、每个人。比如长时间用手工作的人,指纹识别就会受到困扰,如果手指稍有破损或者处于干燥、潮湿的环境中,或者上面有异物,指纹识别功能就会失效。另外,在极寒地区或者极寒气候下,或者人们需要长时间戴手套的环境中,这也会让指纹识别变得不那么方便。
人脸识别:应用最广泛、使用最便捷
人脸识别是一种根据面部特征来识别人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使用相机或网络摄像头采集包含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检测和跟踪图像中的人脸,然后对检测到的人脸执行一系列与人脸相关的技术。人脸识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自然性。所谓自然性,是指通过观察,能够对比人们的脸部特征,辨别和确认他们的身份;
2.非强制性。待识别的人脸图像信息可以在被测试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获取,对个人具有隐蔽性;
3、非接触式。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属于非接触式,用户无需与设备直接接触;
4、并发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对多个人脸进行排序、判断和识别。
人脸识别虽然十分便捷,但是其安全性相对较弱,识别准确率受环境光、识别距离等诸多因素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于5月下旬发布《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 人脸识别支付场景个人信息保护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并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人脸识别支付场景、个人信息保护、人脸识别数据采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
掌纹识别:类似指纹识别,但不适用于移动设备
掌纹是指腕部与手指间手掌表面的各种线条特征,如主纹、皱纹、细纹、脊端、分叉点等。掌纹的形态受遗传基因控制,即使表皮因某种原因脱落,新生的掌纹仍保持原有结构。每个人的掌纹都不一样,即使是双胞胎,掌纹也只是相似,并非完全一样。而且在低分辨率、低质量的图像中,仍能清晰辨认。
掌纹识别与指纹识别十分相似,具有与指纹识别类似的优缺点,相比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所需的设备体积更大,因此并不适合在移动设备上使用。
虹膜识别:最安全,但不太受欢迎
虹膜识别技术被认为是生物识别中最精确的技术之一,同时具备唯一性、稳定性、不可复制性、活体检测等特点,在综合安全性能上占有绝对优势,是目前安全等级最高的技术。
虹膜识别技术有几个特点:第一,唯一性。每个人的虹膜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双胞胎也是不同的;第二,稳定性。其特性终生不变,不易受外界因素改变。第三,非接触式,无需接触、在一定距离内即可识别。疫情期间,非接触式识别也更安全、更便捷。
目前,虹膜识别技术因其显著的优势,已经在国内安防、金融、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虹膜识别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其对识别距离的要求相对较高,同时虹膜识别的应用成本与其技术难度成正比,相较于其他识别技术,成本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进入普通消费市场。
语音(声纹)识别:接受度高,银行已部署
声纹识别又称说话人识别,是一种从说话人的声音频谱中提取身份信息和声纹特征,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相关算法利用计算机进行比对识别的技术。与人脸、指纹、虹膜识别相比,声纹识别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声纹语料的采集方式自然,不需要眨眼、摇脸等特定动作,也不受光线、隐私等特定场景的限制,因此人们的接受度更高。声纹识别可以随机改变朗读的内容,因此即使语音信息曾经在网上或其他地方留下,也不容易被复制或窃取。
据悉,声纹识别已在部分银行开始应用:登录手机银行APP,开启声纹验证,用户只需准确说出随机动态码,系统录下语音,验证声纹和随机动态码后,即可进行转账、支付等交易。
静脉识别:速度快、产品小型化难度大导致市场应用率低
静脉识别是利用近红外光读取静脉纹路,再与储存的静脉纹路比对,以辨识个人身份。静脉识别分为指静脉识别与掌静脉识别,前者反应速度较快,后者安全系数较高,但两者均具有准确率高、可活体识别的优点。
由于静脉隐藏在皮肤内部,只有流动的血液才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形成清晰的图像,因此假手模型或手部图像无法通过静脉识别。可以说静脉识别是“指纹识别2.0”,不仅克服了传统指纹识别速度慢的缺点,而且不受手部表皮状态的影响,不需要接触。目前静脉识别主要应用于门禁和安防系统。
静脉识别虽然具备高防伪、易用、快速识别、准确率高等四大特点,但其缺点也十分突出,模块体积较大、功耗较大,无法大规模商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识别技术将迎来新的变化和需求,生物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的交汇将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目前,每种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应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一些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中,往往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识别技术进行验证。物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物正在或即将被纳入数字网络,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密码”,保护好自己的生物特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