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为何受年轻人追捧?理财新宠背后的原因揭秘

2024-05-28
来源:网络整理

“数字收藏品基本都是年轻人购买。”来自温州的张驰(化名)透露,在他加入的数字收藏品交流群里,很少看到35岁以上的人,超过一半都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

当被问及为什么年轻人对数字收藏品如此热衷时,张弛说,一部分年轻人将此视为一种理财方式,这些人也经历过“炒鞋”、“炒数字”,现在的新潮流是数字收藏品。

图 | 受访者提供的截图

张驰告诉我,群里的性别差距也非常明显,“大部分群里,男女比例是70:30,有些极端群里,男性玩家占比达到80%。”

这表明女性用户对数字收藏品并不感兴趣,尽管它们在大众眼中早已成为某种收藏品或金融产品。

“我加入的一个千人QQ群里,排名靠前的省市有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可以说要么是一线(城市),要么是沿海(城市)。”不难理解,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程度决定了年轻人能否接触到NFT的概念,显然沿海地区有着“先天优势”。

刚玩了几个月的张驰,对于没能拿到LGD限量徽章,至今还心有余悸。他告诉我,当时蚂蚁链用户数才几万,“很好拿到”。他分析道,“未来随着用户越来越多,收藏品的发放数量可能会大幅增加,最先拿到的人,都是稀有物品。”

不仅如此,张弛还认为,这种数字收藏品价格相对便宜,技术操作门槛较低,不像国外的NFT需要用虚拟货币购买。对于张弛来说,数字收藏品给他带来了一个更加实惠的收藏机会。

“所以我很高兴自己有数字藏品。”作为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出生于1990年的张弛很快接受了数字藏品的概念。“如果真的购买实物文物,需要专门的收藏空间,还要担心防潮、防盗、维护等问题。真正的文物收藏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会担心买到假货,但虚拟藏品没有这个担心。”

与张驰同在一个微信玩家群的小乔(化名)有幸获得了三枚LGD徽章,刚好够换一枚LGD绝版实物徽章。不过他并不是一名电竞爱好者,只是第一眼看到这枚徽章就觉得很有科技美感。最后,他将实物徽章送给了一位LGD粉丝朋友,数字徽章则自己留着。

一张任何人都可以下载查看的照片,何必花钱去买呢?小乔向我解释道:“它是不可分割的,上面有数据证明它是你的,就像房子的产权证一样。”

图 | 小乔的虎猫藏品

小乔告诉笔者,他挑选藏书,一般一是看发行量(看稀有程度),二是看是否吸引自己,背后的文化价值。

说起自己的珍宝收藏,小乔言语中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这是湖北省博物馆授权的《越王勾践剑》数字珍藏版。

“当你打开它,上面会显示你的名字。”这种“证明”给他带来了一种快感,就像收藏真正的文物一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占有欲,“当你拥有它,你就和它、和它背后的古老历史、和英雄们建立了联系。”

目前,他有四十多件藏品,闲暇时,他会打开红洞藏品或蚂蚁链,放大缩小这些藏品,看细节。如果是3D作品,还可以旋转观看。通过3D技术,人们可以在极近的距离,看到3D版《越王勾践剑》上的花纹、宝石、雕花等。“区别只是,摸不到而已。”

小乔还说,自己很少向亲朋好友提起自己的收藏,其实大部分数码收藏爱好者也只能和志同道合的群体分享这份喜悦。判断一个人能否接受数码收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上网经验和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比如他的父母一直以经营批发店为生,他曾劝他们开网店,但他们始终不听。因此,他的父母至今还不理解他在手机上忙着什么。

02 泡沫风险

夏星(化名)是一位NFT老玩家。

在公链平台以太坊上,他拥有三四十个NFT,在支付宝数字收藏平台上,他拥有近60个。他在广州一家游戏公司担任程序员,作为一名互联网技术爱好者,他在第一次接触区块链时就注意到了NFT资产。

目前他买到的最贵的NFT价值1个以太坊,当年买的时候1个以太坊相当于1000美元,现在价格已经涨到4000多美元。在世界上最大的NFT平台之一,他还和公司里的美术同事合作做NFT(同事画图,他铸造),价格很低,在0.02到0.05个以太坊左右。

夏星说,在以太坊上,人们通常最关注那些动辄几百元的作品,比如《加密朋克》系列。相比之下,他和他那些带有民族情怀的作品就显得不那么显眼了。

图片 | 币安智能链上的“火星船长#001”

“大部分数字收藏品买家只是模糊地知道NFT这个概念,知道数字收藏品能让他们赚钱,这对于一些习惯单线程操作的人来说,似乎已经足够了”,夏星告诉笔者,“那些国外的像素作品在国内是没有市场的,大部分都是跟风的,外链的容量没跟上。所以数字收藏品这个品类最好,它的文化价值比那些像素画高多了。但要注意不要把它变成艺术品交易,那样的话,你就会被圈内人玩得一无所有了。”

路透社还援引分析师的话称,作为新兴事物,元宇宙也面临诸多风险,比如资产泡沫。

区块链交流群二维码_2021区块链微信交流群_怎么加入区块链微信群

事实上,所有 NFT 数字产品的价值,并非来自于 NFT 的不可分割、不可复制,而是来自于数字产品本身。

众所周知,在 NFT 技术出现之前,数据的交易价值一直是一个玄学概念。虽然数据所承载的内容可能是创作者的心血结晶,因而无价;但正是因为数据上涌现出杰作,在可复制的数据网络中,一切都变得不再稀缺,因而毫无价值。

图 | 受访者提供的截图

“基于区块链的NFT合约的出现,让数字资产被赋予了不可分割、不可复制的特性,并被写入合约的标准化部分。同时,非标准化部分则让创造者有机会自由起草交易合约,从而为元宇宙的运行提供了可能。”夏星介绍,目前国外采用以太坊作为数据交易的区块链记账系统,国内也有蚂蚁链(阿里)、至信链(腾讯)等平台。

一切都可以是NFT,但技术从来都不是稀缺商品。

“刻意炒作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洗钱、非法集资的风险。科技与艺术可以共存,但不应该互相取代。”

03 炒作价值也是市场化的

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提到了飞轮效应:“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不是靠一个奇迹事件就能产生指标的,而是一个沉重的轮子在不断推动下不断旋转,直到最终出现突破,然后它开始自行转动。”

虚拟世界的波浪就像一个飞轮,不断转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根据分析师 Woo构建的预测模型:到2025年,数字资产用户数量可能达到10亿(相当于2005年的互联网用户数量),互联网普及率将超过20%,这将使数字资产正式跨越鸿沟,进入早期大众阶段(见下图)。

图 | 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

因此,对于炒作问题,业内人士高林(化名)有着自己的理解。“其实对于 NFT 市场来说,由于 NFT 的产量没有任何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创造 NFT,因此 NFT 的创造成本相对较低。真正能在市场上炒作的 NFT,一定有其炒作价值。而且,并不是所有的 NFT 都能被炒作,因此 NFT 的炒作是有差异化的。”

高林表示,现实世界中艺术品等收藏品的炒作也是如此,比如名人的作品、有一定历史时期的作品,在市场上的炒作价值更高,而普通人创作的作品或者质量较低的作品大多不具备相应的炒作价值,炒作价值也应该市场化。

“赛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曾说过:“未来已至,只是尚未流行”。

所以当我们谈论网络世界的时候,不应该只谈“炒作”和“泡沫”,这是未来世界,未来不应该是一无是处。

在夏星看来,斯蒂芬森最大的贡献,是在《雪崩》中描写了元宇宙的美好,想象出一个男女老少幸福美满的场景。(小说的结局是中学时代的主人公在元宇宙创立了一家安保公司,维护这个世界的秩序。)

图 | 雪崩中描述

“为什么年轻人会迷恋数字世界?因为这是一个没有中心、没有集中化的高度自由的空间。”然麦科技创始人、潮流艺术创作人余浩分享了自己的观点。80后“我也在不断学习”,他说,“未来的年轻人会越来越能接受虚拟世界的设定,他们是当初在数字世界出生的人。”

商业和财经新闻网站 Real 创始人帕尔也谈到了这一点。他认为,年轻人现在想的是“如果你赢不了游戏,就改变游戏规则”。他这样描述美国已步入 30 岁的千禧一代:“现实中,他们负债累累,比过去 70 年里任何一位 30 岁的年轻人都要穷。这些年轻人被我们(制定社会规则的老年人)辜负了。当他们可以制定自己的规则时,为什么要遵守我们的规则?”

诚然,张驰、小乔、夏星等人是一群投机者,一些年轻人,一群有信仰但没有冒险能力的人,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不知道180天后转让解除后会发生什么——但至少,即便“亏了”,损失也极低。事实上,这种抢购收藏品的经历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社交货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种朴素而原始的收藏乐趣——就像集邮一样。

不可否认,飞轮效应已经显现。

据华尔街日报2021年5月13日报道,以太坊市值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一度攀升至5050亿美元,位列全球资产第14位,超过金融巨头摩根大通(4800亿美元)和Visa(4960亿美元)。

今年以来,比特币一度超越特斯拉,以太坊超越摩根大通。

尽管如此,仍然有无数人认为这是一个骗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