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荐股投资诈骗,守护财富安全,别让股票群成为收割陷阱

2024-05-28
来源:网络整理

【案例】赵女士,58岁,退休在家,在手机浏览新闻时看到“股票推荐”广告,喜欢炒股,于是点进一个股票交流群。半年多的时间里,群里的导师们一直鼓励赵女士投资收益更大的期货市场。她将60万元存入某国际期货投资平台的APP,中途提现了15万元,剩余的45万元提不出来……

缺钱的人被贷款榨干了最后一滴血;

富人就在股票群体中不断被收割。

据权威统计:股票推介投资诈骗受害者平均年龄为40.7岁,平均损失金额为34.9万元。

这个数字并不耸人听闻,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他们已经到达或过了人生的巅峰,通过年轻时的拼搏,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财富,但可悲的是,他们还没有积累足够的认知水平。

我们用数据分析一下推股投资骗的关键词:

其中 83.5% 的案例都是从股票推荐开始的……

其中23.4%的案例是用户被各大新闻客户端的“广告”吸引入群,新闻客户端通过对用户浏览习惯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推送此类“虚假广告”,甚至是“欺诈性广告”,给有炒股兴趣的用户。

通过精准推送,吸引到群体中的“韭菜”质量非常高。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熟悉股票及投资操作,容易培训、上手;

二是有一定的储蓄,可以用来“投资”;

第三,要有投资经验,能够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

另外,突然被各种不知道什么时候加的网友拉进群,也是一种联系方式。

60.9%的案例是在微信群里进行的,35.8%的案例有导师参与,群里的导师一般被认为是金融界的大佬,头上顶着“中国巴菲特”等各种光环,是能带领大家赚钱的神级人物。

为了增加号召力,群里的人(大部分是托)经常会向导师们表达感激之情,当然会描述自己的“收益”。

14.9%的案例是直播授课,辅以视频或文字,通过不断的洗脑课程,让人快速接受新事物。

其中45.6%的案例会要求你下载一个交易软件,也就是APP,44.8%的案例会要求你直接登录一个交易平台,可见这两项占了90%的份额。也就是说,这是炒股、投资诈骗的必备工具,有了这个工具,大家“投资”(存钱)就方便多了,如果一次性存够钱,就有机会获得免费旅游奖励。

如何打消大家对这个APP是否靠谱的疑虑?群里的骗子们会主动给你指点迷津!

“没有人可以拿走你的钱,你的钱都在平台里!”大部分导师和团员都会这样告诉你,但是和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不同,这里的“平台”都是私下开设的,从界面上根本看不出来。

19.8%的案例被引诱进入期货投资领域。为什么一开始就以股票推荐的名义拉你进群,最后被骗去炒期货呢?一是因为股市行情是完全公开的,骗子根本预测不到,很快就会被揭穿;二是大部分股民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股票账户,账户里的资金不太可能被转到骗子指定的平台上。但炒(假)期货就不一样了,骗子可以操纵价格,钱都在骗子开设的平台里(通常是私人账户),可以保证你血本无归。

9.8%的案例打着“国际”的旗号。因为对于国内期货交易来说,很容易查询交易数据的真实性,但对于国外平台,如何查询交易数据?一切决定权都在交易员手中。

9.4%的案件涉及区块链、数字货币、虚拟货币、比特币等概念,说明骗子们迎合时下热门话题,不断开辟新的“投资”领域。

股票推介投资骗局的诱骗过程极其隐蔽,刚进群时纯粹是推荐股票,随后的一个月里,在推荐股票的同时,他们会逐渐加入对期货、贵金属、原油、数字货币等产品的推荐。

引导受害人投资非股票项目后,骗子通常不会立即卷款跑路,而是通过导师指导受害人“高买低卖”,并收取高额手续费。

对于投资者来说,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如果受害人按照指令操作,不停操作,很快本金就血本无归,但并不认为自己被骗了,只是觉得自己运气不好,这才是骗子最想要的结果;二是如果受害人的买卖操作频率较低,提现困难,甚至无法提现,这种情况基本可以判断骗子准备跑路了。

这类骗局的顽强性也很强,为了留住这些优质“韭菜”,股票群会自动分裂,如果你只加入一个群,不知不觉中就会被拉进很多群,而且还会通过添加“导师”的个人微信,得到点对点的指导。骗子们利用以上手段逃避风控监管,也使得其难以被发现和打击。

自从改名为“终结骗局”后,我被很多群踢出,不能让多年的心血白费,写这篇文章,希望能为终结股票推荐投资骗局做出一点贡献。

记住一件事:不要受到“导师”的诱惑,投资你不熟悉的领域。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9/11/1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