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正在成为天猫双11商家做生意的“新武器”。
支付宝、网商银行发布的天猫双11商家端报告显示,今年天猫双11期间,网商银行向300多万中小商家提供了3000亿元贷款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解决了备货资金周转问题。
与此同时,天猫商家已在线上为800万件双11商品开通了花呗免息分期付款功能,越来越多的线下商家也贴出支持花呗的标语吸引消费者。
300万中小企业获贷款,付1元利息赚2元利润
来自慈溪的天猫商家余学辉最近很忙,他向网商银行申请信用贷款,投入研发一款三明治早餐机,同时通过花呗免息分期吸引消费者。双十一预售期间,这款早餐机的销量是预期的2倍。“卖得太好了,备货都卖光了!”
商贷助力备货,花呗分期助力卖货——灵活运用这两大数字金融法宝的余学慧,是千万小微企业的代表之一。天猫双11已进入第11个年头,是消费者的狂欢,是品牌和商家成长的良机,更是拉动内需的新动能。
贷款需求是商家备货温度的晴雨表,天猫双11贷款报告显示,今年双11筹备期间,平均每个商家的贷款次数为7次,15万商家的贷款次数甚至超过了100次,需求十分旺盛。
作为贷款方,网商银行总裁金小龙分析称,这一方面是因为天猫双11贷款服务目前已经支持商家从开店到促销、增值的全链条服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商家有很好的商业头脑。
四川康定商户张女士从2012年起在网商银行贷款5000笔,最小笔贷款只有3元。由于她借款过于频繁,客服联系她,担心她不知道这是贷款。没想到,她解释得很清楚,“我一接到订单就借钱,订单大借多,订单小借少,赚到钱就还,每次贷款只要几天时间,利息就少。”这些年来,她的销售额从每年10万元增长到每年200多万元,贷款5000多笔,没有逾期过一次!
很多像张女士一样的中小商家都认为贷款能有效促进业务发展。调查显示,70%的商家认为1元利息能换来2元利润,贷款是拓展业务的一种方式。为了满足这些贷款需求,仅今年双11期间网商银行及其合作机构的累计贷款额就高达3000亿元,同比增长50%。
“本店接受花呗”成新招牌 开通花呗商户销售额增长38%
商家开始意识到消费金融的作用,如何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新增的商品更好地卖给客户。随着移动支付渗透率的提高,商家挂出“本店支持支付宝”的招牌已是常态,但今年双十一,商家的招牌有了新花样——“本店支持花呗”。作为支付宝的服务商,云纵集团对此感受尤为强烈,“双十一期间,我们临时加了人手,就是为了处理商家开通花呗的请求。”
云纵集团相关负责人穆悦介绍,双11期间,很多三四线城市甚至五六线城市要求开通支付宝的商家明显增多,问及原因时,多数商家表示是因为消费者有使用花呗支付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多家支付宝ISV的平均数据显示,为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交易,要求开通花呗支付功能的商家较平时增长了80%。在天猫的品牌旗舰店中,几乎所有商家都以支持花呗免息分期作为卖点。
尤其是教育培训行业商家,在天猫双十一期间通过开通花呗分期、免息支付等方式降低报名门槛,销售额大幅提升,如正宝远程教育的中级会计培训课程每天只需1元左右,双十一以来销售额是平时的8倍以上。
蚂蚁金服数字金融总裁黄浩指出,开通花呗可以提升交易额,帮助商家把生意做得更好。花呗数据显示,非双十一期间,商家开通花呗后,交易额平均可提升38%,交易用户数平均提升32%。在双十一期间,这一效果更加明显:天猫双十一预售期间,在花呗分期的带动下,交易增长最快的品类为个人清洁、宠物用品、健康食品,增幅分别为20倍、5倍、4.6倍。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律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天猫双11商家的新金融故事,是观察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窗口,是践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田。在推动普惠金融的同时,作用于供给侧和消费侧,激活潜在消费需求,提高金融供给效率,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让双11成为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真正动力。
消费金融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蚂蚁金服启动行业社会责任倡议
“为了帮助商家把生意做好,蚂蚁金服在本次天猫双11有两点新尝试。一是为商家提供一键贴息功能,目前天猫商家已开通800万款商品花呗免息分期。二是为商家提供基于场景的金融工具,在居然家等家装场景提供借呗‘家二贷’专项额度。”黄浩介绍。
但这样的安排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双11前夕,花呗客服热线中有40%的商户都在咨询如何开通花呗,是平时的两倍。
与庞大的需求相比,我国消费信贷的可获得性并不高。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2019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60%的成年人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消费信贷服务。西南财经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家庭消费信贷参与率仅为13.7%,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
基于此,西南财经大学甘犁教授建议,应鼓励场景化消费信贷,同时推动普惠场景化消费信贷发展,具体解决我国几亿人缺乏消费信贷的普惠贷款问题,促进我国消费下行趋势得到缓解。
“在消费信贷领域,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还存在巨大的缺口,单一平台的力量是有限的。”黄浩指出,要满足大众的消费信贷需求,需要更多金融机构的参与,双方在资金、流量、技术、数据等方面实现互补,通过联合运营、各自独立风控的方式,推动这一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在新金融助力企业发展、拉动内需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行业现象。对此,蚂蚁金服发起“消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倡议”,提醒消费金融机构要以保护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为重点,做到信贷克制、利率适度、数据安全、贷后文明管理、持牌经营、自主风控,拒绝底线保本。(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