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科技引领新经济|
小程序平台之间的竞争,依然是微信与支付宝对线下市场份额的争夺,是此前支付战的延续。
钛媒体编辑丨蔡鹏程
2019年伊始,阿里和腾讯在一周之内就交出了小程序年度成绩单:
用户数5亿,日活跃用户1.7亿,覆盖290多个行业。(支付宝)
周活跃用户数超6亿,覆盖200多个细分行业,服务超1000亿用户。(微信)
此时,距离支付宝小程序正式上线才4个月,距离微信小程序发布也正好两年。
2018年,小程序是略显沉闷的互联网行业中少有的亮点之一。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和“微信之父”张小龙均表示,小程序将是腾讯未来战略的重中之重。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也坦言,至少未来三年,支付宝小程序肯定是蚂蚁金服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不仅如此,百度、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进军小程序市场。
各家都在强调差异化:支付宝强调聚焦一切“与钱有关的场景”,以商业、生活服务为重点;百度则强调在搜狗的搜索功能基础上做更多相关布局,做“应用终结者”。 今日头条的小程序布局尚在起步阶段,尚未完全打通。
基因的差异,决定了每一种策略在具体实施上会有很大差异。
支付宝更加聚焦租房、支付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百度也开放了搜索、地图等入口,声称将联动各平台实现流量变现;而微信小程序则在社交、团购、游戏等领域大放异彩。
钛媒体在对蚂蚁金服的点评中分析称,“在如今的阿里生态中,蚂蚁金服已经成为重要的流量入口和底层支撑。”支付宝小程序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体现。(详见钛媒体此前文章:)
因此“小程序”本质上考验的是各个巨头的资源禀赋和资源调动能力,通过小程序的连接和互动,巨头们正在铺设又一个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
支付宝与微信小程序“成绩单”对比(图/钛媒体、丛晓)
告别交通思维
“从9月到12月,支付宝小程序平台经历了两批风格迥异的开发者。”支付宝小程序事业部总经理管忠(昵称)告诉钛媒体。
他提到的两类开发者中,第一类开发者“把小程序当成了一门纯流量生意”——他们大多持观望态度,产品上线速度很慢,与平台的沟通基本集中在流量分发、流量购买上;在支付宝小程序正式上线后的前两个月,数以万计的此类开发者涌入,热情一直持续到11月份才逐渐消退。
管忠认为,第二批开发者“大多拥有成熟的业务逻辑”。具体来说,这类开发者推出产品速度快,会认真研究平台的定位和特点,会不断推动平台研究、探索、共创更多业务组件,重构商业价值;会不断尝试为平台增加新的入口和营销手段,完善业务闭环。
一级市场,小程序逐渐回归理性。
行业数据显示,2018年小程序相关融资金额预计超过70亿。其中,上半年融资金额接近50亿,下半年融资金额大幅下降至20亿左右。同时,小程序相关项目的财务投资者数量减少,而战略投资者数量增加。
在管忠看来,小程序纯流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流量支撑依然很重要,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商业模式上。
“我们愿意开放,但关键是如何开放,让用户接受,让这个商业模式正常运转。如果随便开放一个流量源,流量就全涌进来,造成危害就麻烦了。”管忠说。
因此,支付宝小程序选择了明确的策略,即为商业、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小程序项目提供谨慎的流量支持,助力小程序项目商业模式的建立和有效运营。
再来看微信,掌控社交流量阀门的微信,在小程序战略上似乎并不主张“流量爆棚”。
在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开放平台副总经理杜嘉辉在讲解“什么样的小程序才是好的小程序”时举了三个例子:
广场舞APP《糖豆广场舞》方便老年人学习、交流、交流广场舞内容;
“课堂群管家”为家长群提供服务,目前仅有几万人使用;
社区商店“干妈超市”一般只有几十个活跃用户。
微信也传递了这样的价值观:一个小程序的好坏,不在于用户数、交易规模、品牌,而是在于它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能不能给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
张小龙表达得更直接:
我们经历过公众号的过程,如果不抱着侥幸的心态,第一批进来的人就会滥用它的流量,把它当成流量红利,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拿它当流量红利的人,不创造价值,对我们的用户没有任何好处,对平台是一种损害。
对于小程序创业者来说,想要分享巨头的线上流量红利,并非易事。
场景,场景
对于小程序的愿景,微信和支付宝的对外说辞基本一致——真正的目标是线下、在场景。
相比于日趋刚性的线上流量,线下流量依然是一片巨大的蓝海。数据显示,商场70%的线下流量因为无法数字化而被浪费。相比于日趋完善的线上服务,仍有无数的线下场景因为种种壁垒无法有效对接互联网,商家的数字化营销、推广、CRM管理需求也并未得到满足。
理论上来说,小程序开发成本低,无需下载,即开即用,天然适合大量线下时效场景。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程序是支付宝、微信将线上服务普及到线下的中间媒介。
管忠告诉钛媒体:线下一定是主战场,小程序的核心就是服务这些场景。“我们认为小程序就是服务,服务等于场景,所以小程序主要关注的是场景。而最多的场景是线下,最需要升级的场景都是线下。这是一个本质问题。”
这和微信小程序的概念很相似,2017年,张小龙首次定义小程序时,就给小程序定下了“即用、线下激活、连接场景”的目标。
然而,起步较早的微信小程序似乎并未如预期般覆盖线下场景,在阿拉丁2018年12月发布的小程序榜单中,排名前十的小程序均无一直接涉及线下场景。
阿拉丁小程序列表
管中认为,相比微信,支付宝线下资源更扎实,工具属性更强。比如支付宝可以为小程序提供花呗、芝麻信用——这些数据只对与支付行为相关的小程序开放。比如借充电宝免押金、借共享单车免押金等。
对于覆盖线下场景的难度,管忠回忆了十年前支付宝上线水电费缴费服务的艰难历程:
“我们在2008年就开始做水电费缴费服务了,但当时很多ISV(独立软件供应商)不愿意做,杭州有四家自来水公司,你要跟四家公司都谈好才能提供这个服务,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但我们成功之后发现,人们一想到缴费,就会打开支付宝去缴费。线下服务其实很难做,但你得到的回报是,人们会慢慢认识你。”
此次微信公开课,微信并没有将焦点放在当下热门的网购小程序上,而是重点展现了其在线下场景的突破和进步。
屠呦呦表示,小程序一年多来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他举了两个典型的例子:“悦生时”和“喜茶GO”小程序,这两个小程序都与线下场景直接相关。“悦生时”小程序用户可以在线完成社保、公积金业务;通过“喜茶GO”小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远程下单,无需到店排队。
事实上,微信也在完善线下工具资源。同样在微信公开课Pro活动上,类似芝麻信用、具有信用评分功能的微信支付积分首次亮相。相比其他同类产品,它目前只能在小电科技和街电两个充电宝租赁场景中使用。
可以预见,随着双方“线下版图”的扩大,随着越来越多的微信小程序进入线下场景、线下商户,支付宝以线下“商业、生活服务”为主的主导地位将受到微信越来越大的冲击——如同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故事一样。
一旦小程序与核心支付业务紧密而直接地联系在一起,井贤栋将其定位为“蚂蚁金服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次珍珠港袭击
对于支付宝和阿里巴巴来说,小程序更大的影响发生在电商领域——它不亚于微信红包之后的第二次“珍珠港事件”。
在阿里巴巴最核心的地盘,微信孵化了拼多多这个仅用2年3个月就实现年GMV千亿的社交电商平台,小程序则让更多电商平台看到了搭便车的机会。
移动电商“双十一”报告显示,虽然当前各类电商APP竞争格局基本稳定,但小程序的加入却悄然改变了电商行业的竞争格局。
“双11”当周,苏宁易购活跃用户数大幅增长,京东购物小程序也持续吸金,活跃用户数直逼拼多多小程序。整个“双11”期间,京东购物小程序订单金额是去年的36倍。
蘑菇街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18财年小程序贡献了蘑菇街17.8%的GMV,2019财年上半年小程序对蘑菇街GMV的贡献上升至31.1%。今年12月,蘑菇街赴美上市,业界认为小程序为蘑菇街做出了巨大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和蘑菇街背后都有腾讯的支持,苏宁和阿里巴巴也对它们进行了长期的股权投资。
相比之下,支付宝早已将超过三分之一的首页屏幕空间贡献给了一款名为“每日必抢”的淘宝团购小程序。一位支付宝内部员工向钛媒体表示,这款购物小程序“表现不错”,但并未透露具体的运营数据或增长情况。
管忠并不认为,集中资源做淘宝团购和覆盖线下场景的战略冲突,相反,他认为淘宝和支付宝小程序的结合是“阿里体系应用协同的开始”,“2019年阿里体系的合作会更加紧密,这个很坚定,这次通过小程序,我们会把阿里体系的合作统一起来。”
目前,支付宝小程序确实在挖掘系统内外的流量。系统内,支付宝小程序正逐步与钉钉、高德、UC打通,比如高德地图的实时公共交通;与天猫、淘宝的联合内测也在顺利推进,比如星巴克品牌店。
系统外,支付宝小程序与趣头条、微博等内容生态达成合作,引入站外流量,用户在趣头条、微博等内容生态阅读内容的同时,可以一键调出支付宝小程序服务。
小程序电商已经成为阿里和腾讯生态的边界地带。
二十亿人的冲突
在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腾讯云产品运营总监秦军宣布了“小程序·云开发”10亿资源扶持计划:按照日活量计算,对符合条件的采用云开发的小程序开发者,提供总计10亿个云函数、数据库、云存储等资源。
四个月前的蚂蚁开放日上,支付宝也提到了10亿元的支持——未来三年将投入10亿元人民币设立支付宝技术创新基金,专门用于激励和孵化支付宝小程序创业者,并通过一站式云服务等方式降低开发者成本。
双方都投入较大,但侧重点不同。
强调不能依赖流量的支付宝小程序,也在不断增加入口。前不久,支付宝发布新版本,在腰带上增加了小程序收藏入口。支付宝小程序产品经理褚庄表示,提前增加收藏入口有两个目的:一是方便用户快速获取服务;二是强化支付宝小程序的商户自营体系。
此时,在扫一扫、搜索、好友页签主入口、支付成功页、小程序收藏夹、生活账户、卡片钱包等入口都能看到小程序的身影,管忠将这些入口的增加定义为“缩短服务路径”。
通过这些入口,支付宝想凸显赋能B端商家的运营能力,特别是会员营销能力。
这最明显体现在小程序收藏页的设立上,在支付宝看来,收藏是最便捷的会员体系,因此围绕收藏,支付宝小程序做了很多帮助用户留存的设计,比如收藏前有赠品,收藏后有特殊物品,分享有赠品等等。
管忠表示,支付宝将把成熟的会员体系开放给商家,帮助商家更好地吸引优质、高净值用户加入自己的小程序,实现深度运营。
相比之下,微信则投入了大量精力提升小程序开发效率,助力小程序产品快速上线迭代。在宣布10亿元扶持计划时,秦军表示,“腾讯云推出这个专项扶持计划,希望降低技术门槛的同时,让开发者在资源成本上得到更多的支持,进一步丰富小程序生态。”
对于小程序的推广营销,微信一直非常谨慎。
目前微信对小程序消息推送功能仍有限制,模板消息无法随时发送给用户,小程序内容仍无法分享到朋友圈。
双方战略差异的原因,与支付宝和微信的基因差异息息相关。前者表面上是全球超10亿用户的C端产品,但其本质优势在B端商户,核心能力在商户治理,因此更善于千方百计“赋能商户”。
后者作为社交媒体巨头,将产品体验视为重中之重,势必在推广营销上谨慎小心。微信在订阅号、微信支付、社交裂变等方面积累的扎实基础,已经可以支撑社交购物、游戏类小程序的快速崛起。
相似之处在于,这两款超级应用都有着较为成熟的B2C生态,且均通过小程序打通线上线下路径,围绕服务将B端与C端在小程序上进行结合。
相较之下,缺乏完整B2C交易链路的百度、今日头条小程序显然更注重流量变现。
“百度小程序将帮助广告主将流量打通至生态内的所有合作伙伴,这将极大提高百度现有的流量转化,增加可购买流量的范围。”百度副总裁、百度APP&信息流业务体系总经理沈斗曾对钛媒体表示。
看来,小程序平台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微信与支付宝对线下市场份额的争夺,依然是之前支付战的延续和延伸。
“其实对于C端用户来说,使用哪一种服务其实并不重要。”支付宝小程序产品经理褚庄说,“用户在那一刻打开微信还是支付宝,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家推荐了哪一种服务。所以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落在B端商家身上。底层逻辑就是看微信和支付宝哪个能给商家提供更多的服务。”(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钛媒体祝大家猪年开门红
下载钛媒体App,不要错过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上图二维码下载“钛媒体App”,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