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大家好,我的中国兄弟姐妹们,我是来自俄罗斯的娜娜。”
近日,一个名为@俄罗斯娜娜的账号在网络上突然爆红。视频中,一个“俄罗斯假脸”的人说着蹩脚的“俄罗斯中文”,时而唱歌,时而做“科普”,在上积累了近200万粉丝。
由于面容陌生,部分用户忍不住在评论区质疑此人性别、国籍的真实性,但更多人则在“关注”他。4月1日晚,抖音官方发布《关于严厉打击假冒账号等黑市行为的通告》,指出@俄罗斯娜娜等4个账号滥用平台道具、冒充虚假人格,将予以无限期封禁处罚。
对于公告中提到的“滥用平台道具”,有人认为是“AI换脸”,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别人的脸换成自己的脸。还有人指出,这可能是抖音自带的某种特效,可以将人的五官轮廓换成外国人的——而这种特效的使用基本是零门槛,对于使用目的也没有任何规则和监管。
这种利用技术手段利用网络伪造“人脸”和“身份”的做法,其实在世界各地都屡见不鲜。上个月,就有人利用类似技术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布“投降宣言”,让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布“和平宣言”……
“通过技术手段换脸”,这个曾经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技术,如今已经变得司空见惯。
最近热播的刑侦局《猎罪图鉴》中,男主的导师因为收到儿子求助借钱的视频,将自己的退休积蓄全部转给了儿子,老两口在发现自己被骗后,选择跳海自杀。
后来男主在和导师儿子的交流中发现,这个视频里的说话方式、面部肌肉走势都和自己不一样,就连灯光都是假的。
原来,这又是一起用于诈骗的“AI换脸”视频,而其背后是一个长期利用类似技术手段骗取老年人钱财的犯罪团伙。
如今,剧情已经走进现实。
前段时间,上出现了一个名为@俄罗斯娜娜的账号。在该账号的视频中,出现了一名自称来自俄罗斯的“女子”,名叫娜娜,有着一头棕色长发、蓝绿色眼眸和“烈焰红唇”。
视频中,她常常用蹩脚的外国口音说“哈喽,中国兄弟姐妹们”,解释一些从别人那里听到的“俄罗斯常识”,或者给观众“唱首歌”,假唱……
自从抖音账号@俄罗斯娜娜被封,网友的评论已经难觅踪影。但在哔哩哔哩上,她的歌声依旧保留,屏幕上满是真挚动情的评论。
评论区有网友质疑“娜娜”长相怪异,五官模糊,可能是AI换脸,趁着最近俄罗斯人气旺“抢流量”。也有人表示,抖音有如下图所示的一些“外国人”特效或滤镜,“俄罗斯娜娜”或许也是通过这些特效改变了自己的五官,将自己伪装成外国人。不过,这些质疑很快就被大量的点赞淹没了……
这类特效的使用基本没有门槛,使用目的也没有任何规则和监督。有用户向观察者网提供了一段类似的视频——用户是100%的中国人,但应用特效后,五官就变成了外国人的样子。而且操作非常简单,只需点击、下载特效、拍摄、上传,就能成为网络上的“老外”。
靠着这些手段,“俄罗斯娜娜”在上积累了近200万粉丝,在上也有观看次数超5万的视频。
4月1日晚,抖音官方发布《关于严厉打击假账号等黑市活动的公告》称,在例行检查中,发现部分用户滥用平台道具、伪造虚假人物,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流量和粉丝。
抖音方面表示,假账号是黑市团伙常用的作弊手段,违反了抖音平台的相关公约,诈骗行为涉嫌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抖音决心严厉打击各类黑市活动。
为此,抖音安全中心对“E***娜”、“E****莎”、“Lu****娜”、“***娜娜”等四个账号实施无限期封禁。
目前,尚无官方消息证实“俄罗斯娜娜”的真实身份。
这种“换脸技术”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还能识别,但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可能真的很难察觉,这也就导致了本文开头老人被骗走养老金的悲剧情节。
目前,利用技术手段伪造“面孔”和“身份”的现象在全球各地出现。像“俄罗斯娜娜”这样制造虚假人物形象吸引眼球、做广告的人,相对“克制”一些。更有甚者,直接伪造政治名人,致力于伪造虚假“大新闻”。
据BBC3月18日报道,俄乌冲突期间,网上出现多位“假总统”,先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视频讲话,呼吁乌克兰“投降”……
紧接着,又出现普京宣布和平的视频……这两段视频后来被证实是采用“AI换脸”伪造的。
据彭博社发布的视频显示,早在三年前,这项技术已发展到可以将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和嘴唇动作完全复制到另一个人的脸上。
两年前,这项技术就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开源社区网站上就有可以实时将自己的脸替换成别人脸的项目。
也就是说,你可以直接把自己的脸换成马斯克的脸,和别人举行线上会议……
科技本身并没有罪,有时它只是为了无害的“乐趣”。
但当它被“娜娜”等人掌握之后,如何管理和利用它,将成为即将到来的“AI”时代的永恒话题。
微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