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微信引流工具失效,知名公众号读者大幅缩水”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由于部分引流工具被黑客入侵,不少读者“十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至几千甚至几百。监测数据显示,当晚60%的微信“大号”读者数量暴跌,124个公众号读者数量暴跌超80%。
微信上虚增点击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简单搜索一下就能找到这个灰色产业链的入口。比如在网上搜索“微信读书”,就会看到很多虚增点击量的店铺和QQ群。虚增订单的经营者也会像经营其他实体商品的经营者一样,宣称自己的生意是靠谱、诚信的。
今年6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指出,2015年互联网媒体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四大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之和。传统媒体广告收入持续大幅下滑,而互联网媒体则成为广告主、品牌商眼中的“抢手货”。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75.3%的企业选择微信平台进行移动品牌营销。对于知名的微信公众号来说,年入几千万不是梦,对于一些中小型公众号来说,只要运营得当,拥有良好的粉丝基础,年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也是可以的。
此前,一张“史上最全公众号广告报价单”曾在网上流传,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价格虽然引发了众多相关自媒体的一致“吐槽”,但也让网友们一窥微信行业的广告生态。
在暴利的驱动下,形成了以“10万+”为中心的灰色产业链。这些刷阅读量的人,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果不想刷得太快,也可以定个定时器,刷三个小时,半夜刷。”刷阅读量的人会想,白天不能刷,不然会被发现,所以一般都是半夜偷偷刷。早上起床看到这么多,可能就不会怀疑了。”除了技术服务,供应商、分销平台也提供人力服务。不过,相比技术服务,后者的单位成本更高。
事实上,假订单早已是当下自媒体商业模式中“镀金”的法宝。“那些每篇文章能获得几万读者的大V,只要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一则软广告就能收两三万元,很多企业都会去买。一些热门的自媒体,要投放广告都要排队。”一位创业公司内部人士透露。
针对关于“刷单”的密集反馈,微信团队表示,随着平台的壮大,刷阅读量、刷点赞已经成为一条比较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平台与黑色产业链之间的技术对抗一直存在且不断升级,但这样的技术对抗很难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肯定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我们也将不断加强技术手段,确保平台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广告看得见,不被骗。针对微信公众号虚假流量问题,全球领先的第三方移动互联网广告监测机构推出全新监测产品“微广告”,对公众号发文、阅读、点赞、评论等行为进行分钟级记录和监测,研发了不良商家虚假流量反作弊算法,对超过20万个账号进行分析对比,及时发现异常流量,降低广告主损失。
不参与广告运营,仅作为第三方提供监测数据、剔除异常流量,保证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系统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