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是一道魔咒,90%以上的企业都无法走出死亡之谷,但也有例外。
铅笔路 作者 | 希文
近日,生鲜电商叮咚买菜披露第二季度财报:营收48.4亿元,净利润0.4%,合计750万(非美国GAAP)。
虽然是一家小公司,但这已是其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更重要的是,它正试图打破生鲜电商的死亡魔咒。
其另一家竞争对手每日优鲜同日递交招股说明书,两家公司相继在美国上市。
不幸的是,每日优鲜已经提前撤退,自去年大危机以来,公司各项资产被低价抛售。
例如,2022年8月,每日优鲜以仅1800万元现金的总对价出售其“便利购物”自动售货机业务。
据2022年年报显示,买家迄今仅支付约480万元,其中320万元直接用于支付供应商和员工工资。
最新进展:今年8月,每日优鲜获得约1.9亿元“巨额”融资,融资后每日优鲜将转型为一家数字营销公司。
两家公司的去留并没有绝对的赢家,但相较而言,叮咚买菜如今的表现已经比较难得了。
当然,这种“稀缺”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状态,会不会重蹈日常优先的覆辙,还需要长期观察。
比如每日优鲜失败的直接原因是资金链断裂,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从账面数字来看,这个业务过去不赚钱,现在也不赚钱,未来也几乎不可能赚钱。
首先毛利率极低,年均毛利率约12%,辛苦卖出100元的菜,毛利也就12元,无论如何,这“12元”都无法覆盖物流成本、员工工资、营销费用等。
单单履约成本(物流配送等)就占到了营收的25%以上(2020-2021年)。这意味着如果蔬菜卖100元,毛利只有12元,物流配送费用超过25元,就意味着亏损13元。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赚钱?
那么叮咚买菜上是否存在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对比几个关键的值。
先看营收,2023年Q2,叮咚买菜营收48.4亿元。
毛利来看,Q2公司毛利约15亿元,毛利率约31%—较每日优鲜高19%。
最后我们来看看物流成本,公司第二季度的配送成本约为11.4亿元,占总收入的23.7%,这一项与每日优鲜大致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叮咚买菜盈利的核心策略是提高毛利率。
其次,削减各项费用,如管理费、产品开发费、营销费等。
相比过去一年的数据,叮咚买菜的成本结构变化不大,虽然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但盈利数字却非常小,例如今年Q1的净利润(Non-GAAP)为610万元,Q2为750万元。
最赚钱的季度是去年Q4,净利润(Non-GAAP)约人民币1.158亿元,但实现方式简单粗暴,与大幅削减营销和销售费用有关。
2021年第四季度,这项支出为3.58亿元,但去年第四季度降至9110万元。
看得出,叮咚买菜虽然一直在努力突破成本结构,但看上去确实举步维艰。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有待验证:在毛利率高于30%的前提下,叮咚买菜是否还具备价格优势?
7月24日至7月28日,苏州市价格监测中心提供了一份报告,报告摘录了17个生鲜品类,收集了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淘鲜达、食行生鲜等5个平台的价格。
结果显示,在17个品类的生鲜食品中,叮咚买菜上3个品类价格最贵,5个品类价格第二贵,例如豆芽在叮咚买菜上售价为每斤8.5元,而盒马豆芽每斤售价为4.98元,美团买菜每斤售价为3.32元。
报告显示,在部分地区、部分品类,叮咚买菜已经丧失价格优势。
如此下去,生鲜电商的“降本增效”优势将不复存在,叮咚买菜或将陷入二选一的困境:要么选择规模,要么选择利润,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当然,还有时间吃叮咚买菜。
根据Q2财报,叮咚买菜现金流同比减少2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5.29亿元,市值一度突破600亿元,如今仅剩32亿元左右。
只要不离开桌子,就有获胜的希望。
铅笔道近期推出一款爆款产品——融资VIP会员,核心亮点是:每年15次游学+与机构老板见面。如果你有短期融资计划,有长期资本化目标,推荐你注册。详情请点击查看融资VIP详细权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