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支付报告》(WPR 2017)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全球数字支付交易额将以平均每年10.9%的速度增长,2020年将达到近7260亿美元。《WPR 2017》由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和外包服务商凯捷和全球银行巨头、公认的交易银行与现金管理领导者法国巴黎银行联合发布。
2017 年全球支付报告强调,新的支付生态系统正在兴起,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监管环境的变化、金融科技公司的出现、企业和客户对增值服务的期望不断增长、创新支付方式的快速发展,都代表着创造变革的力量。
全球发展趋势
报告预计新兴经济体交易量将增长19.6%,是成熟经济体的3倍,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新兴市场交易量预计将增长30.9%。预计2015年至2020年,全球大中型企业及公共机构非现金批发交易CAGR(年复合增长率)将达6.5%,交易笔数将超过1220亿笔。
2014年至2015年,全球非现金交易量增长11.2%,达到4331亿笔,创十年来最大增幅。发展中市场以21.6%的增幅推动了这一增长。2014年,成熟市场增长了6.8%,名义增长率超过6%。
在全球电子支付及移动支付交易额方面,2013年至2019年全球电子支付交易笔数年复合增长率为17.6%,预计2019年将达到765亿笔。移动支付方面,年复合增长率为21.8%,至2019年交易笔数可达到1088亿笔。
全球批发交易(B2B交易)中,非现金支付复合增长率为6.5%,到2020年批发交易非现金支付笔数将达到1224亿笔。其中,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洲新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2%,远超欧洲和北美的5.0%和4.7%。
此外,凯捷还给出了B2B交易失败的六大理由,分别是缺乏与ERP系统无缝连接的直通式处理或交易流程、缺乏信息传输和捕获的标准、缺乏包括税率在内的交易信息、过度依赖手动程序(即自动化程度低)、缺乏实时交易服务、供应链资金面临挑战。
大型企业 B2B 支付日益数字化,正在影响区域趋势。在成熟的亚太市场,中小企业正在使用数字发票、虚拟支付卡以及基于云的财务和会计管理。在新兴的亚洲市场,借记卡在大型企业中很受欢迎,有助于简化供应链支付流程并确保交易安全。
支付行业升级挑战
随着全球支付行业的发展,支付业务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凯捷还发布了一份关于哪些因素可能引发支付行业变化的研究报告,并调查了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相关人员。报告指出,新支付生态系统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各国监管机构的标准不同、解释不同,导致标准化缺失。
65.0%的银行人员认为监管措施将是影响支付行业转型的主要因素,第二重要的因素是金融科技对银行中介角色的颠覆。不过金融科技公司人员的前两个因素与银行人员有所不同,分别是消费者期待的增值服务和颠覆性的支付支撑技术,这两项均被56.5%的人员认可。
对于银行面临的挑战,65%的银行人员认为是网络安全问题,但只有21.7%的金融科技公司人员同意这一观点。其次,55.0%的银行人员认为个人数据安全是银行面临的第二大挑战,但金融科技公司人员同样不同意,只有30.4%的人员同意。
从金融科技公司人员来看,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65.2%)是缺乏灵活的流程机制来应对新技术的使用,但只有三成银行人员认同银行不够灵活。其次,47.8%的金融科技公司人员认为银行目前的组织架构无法适应新的发展。
此外,凯捷还分四个阶段分析了银行的战略发展,分别是过去阶段分散化第三方支付的挑战、现阶段提供无缝支付体验的挑战、过渡阶段数据捕获和分析能力的挑战、以及未来阶段如何与金融科技结合打造支付生态系统的挑战。
针对不同的合作模式,凯捷还对银行平台可以提供的服务类型给出了指导。
支付行业的升级并不只是银行面临的,整个生态都在经历,不同的角色面临不同的挑战。
银行面临的挑战包括降低运营成本、新的盈利模式、流程呼叫和客户保留;企业和零售商关注消费者体验、快速服务和无障碍支付;金融科技公司和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关注客户流量、增加产品种类和盈利能力以及灵活的商业模式。
凯捷从这一新生态系统中确定了企业财务主管面临的一系列价值主张和挑战。企业财务主管对更完整、更可靠的端到端服务的需求正在对支付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银行可以抓住机会,加强与现有企业客户的业务,同时赢得新客户。资金管理已经开始数字化进程,重复任务的自动化使财务主管可以专注于现金预测和欺诈预防。
付款安全
在支付安全方面,银行家(50%)认为传输过程中的中间人攻击是最令人担忧的,但只有10%的金融科技公司同意这一点。
对于支付欺诈的挑战,31.3%的银行表示支持,而45%的金融科技公司人员表示支持,这是调查报告中金融科技公司认可度最高的安全风险。其次是内部欺诈(35%)和黑客攻击(30%)。目前,企业仍然期望银行能帮助它们完善安全系统。在新的支付生态系统中,第三方开发者直接与合作银行的客户互动,这引发了数据隐私、安全性、攻击者识别等问题。
在贸易融资领域,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专家正在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以优化流程。在跨境支付领域,银行正在进行区块链技术的内部试验,并开发可扩展的数字支付平台。在增强支付安全性的技术方面,区块链、AI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与管理、风控矩阵等新技术将为支付生态系统提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凯捷也认为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是银行更高层次的提升方式,这与国内四大银行分别与BATJ合作的观点不谋而合。
2017第二届中国移动金融安全大会
在这里等你!
活动 | 报名
确认发言者信息: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原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副司长李晓峰;
中国支付监管协会;
北京移动金融产业联盟秘书长班廷伦;
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
第三方支付安全合作联盟秘书长李昂阳;
中国银联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周宇;
深圳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专家王永昌;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专家蔡凌伟;
银行卡检测中心安全专家翁俊峰
蚂蚁金服技术总监、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联盟(IFAA)秘书长杨文博;
意法半导体的 SE 和 NFC 营销经理;
北京豆加科技产品总监杨子光;
云吉通科技CEO彭博博士;
华为终端云安全工程部技术总监丁国锋;
普华永道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咨询服务经理王爽;
盒子支付风险管理部总监严俊玲;
CSA云安全联盟研究院院长叶思海;
平安科技首席安全官、平安金融安全研究院常务副总裁李阳;
广东微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旭斌
北京数字认证有限公司高级安全顾问 黄泽军
福建联迪商业设备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世英
…
嘉宾信息正在更新中,请尽快报名。
11月16日闭门研讨会议程
1~第三方支付安全闭门研讨会;
移动支付网络与第三方安全合作联盟联合主办
2、eID网上电子身份认证研讨会;
由和金联汇通联合主办
16日活动仅剩少量席位,如有需要,请联系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