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印发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9 月 1 日起实施,支付机构上市应事前报备

2024-06-02
来源:网络整理

本报记者邵志远报道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件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支付机构应就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或增发、信息泄露等多项重大事件提前向央行分支机构报告,办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办法》对重大事件的范围、报告程序等都做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分析人士表示,规范支付机构重大事件报告工作,有利于提高风险识别、防范和化解能力,维护支付市场的稳定。

支付机构上市前需报送报告

此前,央行于2020年8月7日至9月6日通过官网就支付机构重大事件报告管理问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本次实施的办法要求支付机构应当逐一、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报告重大事件,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谎报、误报,不得作出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重大事件是指按照法律、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应当提前报告的重大经营事件,以及可能对支付机构(含分支机构)经营状况、金融消费者权益、金融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并应当事后报告的事件。

“相关办法的制定实施,主要是从风险防范、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的角度,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动态监管。这包括及时反馈支付机构自身变化、业务变化、相关投融资变化情况,以及对其经营活动中涉及个人隐私、交易数据安全、反洗钱、反欺诈等金融行业日常监管。这也是在年度定期审核评估之外,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动态监管的加强。”安邦智库研究员魏红旭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指出。

具体而言,需要提前报告事项的情形有十种。其中,支付机构上市也被列为重大事件,需要提前向所在地央行分支机构报告。具体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支付机构拟首次发行或增发股份;二是支付机构主要投资者或实际控制人拟首次发行股份,包括但不限于直接作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主体,或通过协议控制架构到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对于为何将支付机构上市列为重大事件,魏红旭指出,这主要是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保证支付机构自身的稳健。与商业银行类似,支付机构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涉及大量资金运作和客户运营,其自身主营股权、投资等的安全尤为受到监管机构关注。蚂蚁集团暂停上市,反映出此前部分支付机构往往依托支付平台向其他金融领域渗透,给金融体系带来风险。因此从监管角度,需要对支付机构自身的投融资行为(包括重组、兼并、股权融资等)和基于支付平台的业务扩张进行管控,防止支付机构过度扩张带来系统性风险。

除上市需提前备案外,《办法》还要求,提供创新支付产品或服务、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展跨境支付业务、与其他机构开展重大业务合作的支付机构;拟在境外投资设立分支机构、控股子公司或通过协议等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控制的关联机构开展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也应当至少提前30个自然日提交书面报告。

此外,支付机构及其实际控制人、主要投资者拟将支付机构股权或超过净资产10%的重要资产进行抵押、质押、委托或变相抵押、质押;拟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重要合作机构,可能影响支付机构声誉或外部审计、检查质量等的,应当在相关事项实施或生效前至少5个工作日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书面报告。

三方名单支付机构怎么填_第三方支付机构名单_三方名单支付机构有哪些

紧急事件或意外情况发生后,分层次上报

此外,记者注意到,事后报告事项分为第一类事项和第二类事项。《办法》指出,支付机构遭遇风险事件或突发事件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和本办法要求及时报告。其中,​​支付机构及其主要投资者、实际控制人涉及金额超过净资产10%的重大诉讼、仲裁纠纷、超过净资产10%的重要资产被查封、冻结、刑事案件等法律问题属于第二类事项。

客户个人信息泄露等信息安全事件,一次性涉及客户信息数据5000条以上,或者涉及客户500人以上,为一类事件;未超过5000条,且涉及客户不超过500人,为二类事件。此外,因突发事件导致支付服务中断或功能故障,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或影响支付交易10万笔以上,或可能引发重大负面舆情,为一类事件;未超过2小时,且影响支付交易10万笔以下,且不会引起重大负面舆情,为二类事件。

魏红旭分析称,这是根据数据泄露的程度和影响程度,给出量化的监管指标,对支付机构有利,意味着制度的透明化、规范化,方便支付机构合规运营,避免无差别监管带来的负担。

《办法》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根据审慎监管需要,可以要求支付机构对重大事项作出说明,对支付机构执行重大事项报告的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此外,支付机构未按照《办法》规定建立重大事件报告、风险事件防控和处置工作机制的,将被责令限期改正,监管部门可依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此外,支付机构履行重大事件报告义务并不免除其应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如支付机构涉嫌犯罪,还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支付行业是国家基础产业,支付机构其实责任重大,需要规范发展,未来支付机构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魏红旭指出,从牌照管理、设立备付金,到反洗钱、数据安全等一系列监管举措的落地,表明支付机构的监管框架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支付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行业分化和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因此,防范风险、规范发展将是未来支付行业面对市场竞争和监管加强的主要任务。未来支付机构需要将支付业务与其他业务进行区分,保障支付业务的稳定性,建立风险隔离机制,避免基于支付平台“引流”数据和客户等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此外,还需要设计和准备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结算清算系统,为数字货币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