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对产品经理的实用设计思路,解答你的疑问

2024-06-02
来源:网络整理

微信小程序火了一段时间,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在工作中实现微信小程序成为了最迫切的需求。而大家面临的问题都是:我的产品应该做微信小程序吗?我应该做什么样的小程序?我公司的业务既不是工具也不是O2O,该如何入手?……本文从最实用的设计思路出发,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1. 你想创建微信小程序吗?

在这个时间点上,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只要你还处于需要获取大量新用户的阶段(名单上第 50 名左右之后就可以开始),只要你还有一两个有动力的程序员(哪怕砍掉目前正在安排的需求),就不要犹豫,赶紧启动项目,赶紧开始工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在这个时间点上,微信小程序的意义大于你做什么,快速投入是一种商业策略。从营销角度来说,这种红利是难得的,在行业翘首以盼的情况下,只要你先入场,体验和覆盖率的竞争是可以预见的,ROI(投资回报率)也比其他平台更稳定。

第二,快速进入市场,占得先机。虽然微信已经开放了内测名额,也有小部分人提前体验了小程序,但总体来说,大家基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此时快速进入市场,抢占先机,就有机会从领先走向持续领先——这种机会在现有的其他平台上几乎不存在。

第三,如果你的设计恰好有一些创意,有一些情怀,有一些政治正确性(符合微信的期待),那么它就有可能成为小程序设计的典范,这对于产品本身、对于团队、对于你自己,都将是极其有价值的。

2. 设计讨论

当然,虽然我建议大家尽快加入这个战场,但并不代表可以乱来。如果想玩微信小程序,我们需要明白两个问题:

微信想让我们做什么?微信小程序能做什么?微信想让我们做什么?

首先我们来理清微信的意图。张小龙此前曾公开发表过对微信小程序号的看法。结合他对微信产品理念的总结,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点:

(1)为用户提供服务,不打扰用户,使用后让用户离开

张小龙的朴素浪漫主义一直体现在他的微信产品理念中,小程序也不例外。从人性的角度看,用户每天被任何一款APP占用大量时间都是不合理的,微信也是如此——尽管已经实现了这种幸福的负担,成为了微信的枷锁(或者说是张小龙的枷锁)。一旦出现决策偏差或者用力过猛,影响范围不堪设想。稳定或许是微信最可行的方针。与之对应,小程序也必须贯彻这套产品理念。在小程序的设计规范中,不许推送、不许转发到朋友圈、不许诱导关注,反复强调服务导向,用户主动寻求服务,使用后离开。

(2)若服务号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小程序会进行补充完善。

存在感不强的服务号显然没有达到微信对它们的期待。服务号上线之初,也希望在消息列表中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也为那些低频工具或商家提供了连接用户提供服务的可能,省去了独立APP开发的成本。但受入口位置、推送频率、互动展示、功能等限制,大部分服务号只是企业的一个附加消息推送号,并未拓展到新的领域。

(3)促进微信生态发展

微信已不再年轻。想想微信近几年的发展,曾几何时,摇一摇、群聊、朋友圈、抢红包几乎包围了我们的生活。然而,如今,有多少人关掉了朋友圈里的提醒?有多少人给所有微信群设置了消息勿扰?又有多少人在朋友圈里再也看不到熟悉的人的名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逃离碎片时间几乎就等于逃离微信。同时,近年来,大量第三方应用通过微信获得了巨大的流量红利,比如、天天Ptu、微信群助手,还有曾经风靡朋友圈的各种H5小游戏等等。微信其实可以独自吃掉这块蛋糕……

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微信都需要新的突破。小程序其实是一种众包行为,通过第三方共同塑造更完整的微信生态,提供更多新的可能性,更多的试错,并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调整策略。微信在设计规范中明确表示不允许开发与现有服务类似的功能,也印证了这个观点。这对于微信和第三方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4)流量变现

微信对于变现一直非常谨慎,但通过开放小程序,微信可以更好地保护已有的用户体验,同时为B端流量变现增加更多场景。

微信小程序能做什么?

在考虑微信的需求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微信的能力。对于我们这样的用户来说,微信小程序的真正价值在于:

(1)流量入口

微信的流量有多大是毋庸置疑的,看看目前围绕微信的商业模式就知道了。

(2)社会关系

开发思维的软件_小程序的开发思路_程序开发思维导图

微信是最大的社交关系链,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微信中积累的熟人关系、行业关系、社区关系,已经形成了非常有说服力的用户分层。这些圈子可以帮助任何一家公司直接触达目标用户,尤其是那些还没有发挥社交优势的APP,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社交关系链,为业务助力。

(3)用户数据

即便对社交关系没有太大期待,但用户数据本身就足够有价值。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如果能够获取用户的社交关系、社交内容、位置信息、使用频率等数据,无论是对于精准获客、精准营销还是精准变现,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4)改善用户体验

相比以往的服务号,小程序支持的功能和交互更加丰富,给设计师留下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无疑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从目前内测中小程序的表现来看,小程序的体验比想象中流畅很多。

3. 设计关键词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总结出微信小程序设计的六个关键词:

轻量:让用户能够方便、快速、简单地获得服务,不挑战微信的产品理念。社交:必须与微信生态融合,所以必须兼顾微信的生态基因。如果抛开社交关系链,最大的可能就是太过平庸,导致反响平平。价值:小程序本身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必须对用户有实在的价值,让用户在需要的时候主动进入、唤醒。流量:对第三方来说,微信一定是重要的流量入口,在微信允许的范围内,我们需要重点用可能的手段获取用户流量。数据:即便不能成功引流,至少也要获取用户数据,支撑自己APP的业务。生态:如果已经有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可以考虑在微信生态内对小程序进行依托和补充。4.设计思路

现在到了得出结论的时候了,虽然不同业务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但总体来说,设计思路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不要局限于工具思维,要基于服务拓展思维

很多文章都在说小程序最好的地方在于它是工具。虽然这么说,但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工具的思维上,核心还是服务。基于你现在的业务品类,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用户在进入APP前、离开APP后,需要增加什么场景?分析出来可能跟你APP的主营业务不完全一致,但没关系,只要能符合你对微信小程序的期待就行。

比如,一款阅读类APP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内容聚类、搜索功能移植到微信小程序中,并不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期待,也很难让用户主动唤醒小程序。如果跳出APP主营业务,回归阅读本身,在用户开始阅读之前,如何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之后,是否还需要摘录?这时候,深挖摘录点或许比直接创作内容更有意义。

(2)利用自有APP进入社交关系

微信的社交关系链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如果从这一点出发,结合微信的使用场景,用户的接受度会更高,更有意义的是利用微信小程序获取用户的社交关系,拓展自身产品的商业模式和服务范围。

仍以读书APP为例,假设将上述摘录需求与社交结合起来,用户可以在摘录中进行二次批注,相互交流,并继续深挖。这样既能将主营业务与社交结合起来,也符合微信价值导向、轻量、略带浪漫的产品理念。

(3)融入微信生态系统

永远记住,微信小程序是微信内部的,与微信所有功能息息相关,应该尽可能深入地融入微信生态,而不是孤立地设计。微信小程序是微信生态的一部分,是连接用户、服务、信息的重要载体,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生态的搭建和后续的拓展。

继续说阅读类应用,如果你决定以摘录作为入口,那么摘录的来源可能是公众号推送的文章,群聊天记录,或者是你自己的服务号推送的活动信息,这样你的小程序就可以融入到整个微信中,为后续的服务升级、用户体系升级、变现模式,或者对接微信其他功能服务,都留有余地。

(4)如无法直接分享到朋友圈,请尝试其他方式分享

我相信获得流量是所有企业都想实现的目标,分享功能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微信不让直接分享到朋友圈,那就在聊天上下功夫吧。群内分享不一定比朋友圈分享差。或者用其他方式把你的微信小程序曝光在朋友圈,间接达到分享的目的。同样,还有扫一扫、搜索等方式可以用。总之,在不违反微信规则的情况下,尽量扩大你可以触达的用户范围。

(5)轻量

微信小程序设计需要遵循轻量原则。这两个词要分开来看:一个是轻,即轻量级,让用户快速进入、快速享受服务、快速离开,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心理负担;一个是巧,即巧夺天工,创意永远是成功的法宝。单纯移植网页或APP的功能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只有量身定制微信小程序,勇于创新,用心用力,才能牢牢抓住红利。

相信最近想做微信小程序的不止我一个,你们有什么想法呢?留言一起讨论吧。

#专栏作家#

我是微信公众号Po Ke()的专栏作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产品经理,资本的产品经理。负责过亿用户的产品,也有从零开始实现100万日活的经验。喜欢用女性视角看产品,用产品思维看世界,用独特的视角发现产品亮点和生活乐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