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体验中国移动支付后,决定革新本国公共网络

2024-06-02
来源:网络整理

扫码支付、闪付、刷脸支付、非接触支付……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支付方式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消费方式也越来越便捷、智能。然而,在我们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少外国朋友却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我国的移动支付技术已经超越了美国、欧洲,迈向“无现金社会”的进程速度也超过了西方大部分发达经济体。

外国人羡慕中国的移动支付

就在上周,韩国总统文在寅访华,不仅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还品尝了中国早餐,试用了中国的移动支付。在发现中国移动支付如此便捷后,他决定回国第二天就迅速革新本国公共网络,删除电子交易中不必要的安全插件。

(韩国总统吃早餐时体验移动支付)

今年8月,新加坡《海峡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2017国庆群众大会:在智慧城市上海,林瑞生觉得自己是“乡巴佬”》的文章,其中提到了几年前新加坡人力部长林瑞生在上海买栗子的故事。他以为大家都是扫码打折,没想到不用现金,用手机就能支付。他一下子觉得自己像个“乡巴佬”。

值得注意的是,讲这个故事的人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他用这个故事告诉新加坡人,新加坡的发展已经落后于中国的一些智慧城市,而在电子支付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今年2月,英国《金融时报》也刊登了一篇题为《相比中国,美国移动支付市场看上去像个侏儒》的文章。一家市场研究机构在研究报告中称,中国快速推广近端支付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后发优势——与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中国并没有浓厚的信用卡文化。也正是因此,中国直接从现金支付阶段跃升至移动支付阶段。

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领先世界

可以说,我国是全球移动支付最为普及的国家,根据毕马威的数据,84%的中国人偏好使用移动支付,而美国仅有20%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

前不久,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两本蓝皮书首次向全球发布,不仅分析了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还对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解读。报告显示,中国移动支付交易额已达美国的11倍,领跑全球。

与此同时,一大批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积极抢占金融科技创新制高点,推动标准、技术和服务方案输出,实现全球化布局。如腾讯在英国、马来西亚上线微信支付,支付宝已接入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地域扩大,巨头们也在走向多元化。支付宝在杭州推出道路停车“无接触支付”,微信支付与当地公交集团合作,支付宝与微信打通购票服务等。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移动支付之所以能走在世界前列,得益于开放的监管方式。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上,人民银行采取了非常开放的监管态度,在行业发展之初就划了红线,除了不能触碰的地方,允许创新。当对创新有了基本把握后,再出台管理办法,逐步出台细则。

央行281号文给支付行业带来的变化

创新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少“乱象”,比如:无证经营、价格体系不平衡等等,市场环境也亟待净化。今年12月,央行对多家支付机构开出罚单,如央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一次性对5家支付公司开出罚单;随后,央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对通联支付、瑞银、电白区、盛付通等6家支付机构开出罚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罚单95张,其中央行上海分行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开出了40多张罚单。

近日,央行发布281号文件,对支付监管更加严格。该文件全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涉及支付创新业务、收单业务、代理收款业务、支付业务系统接口等多个方面。主要关键内容有: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支付创新业务前30日须书面报告央行;不得为小微商户开通受理终端磁条交易功能;严禁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支持或变相支持无证机构经营支付业务等。

可以说,随着支付的快速发展,监管也在逐步跟上。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监管的重点是持牌机构,重点检查持牌机构为无牌机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违法行为,从而切断无牌机构的支付业务渠道。可以说,此次监管从源头上遏制了支付服务市场的乱象。

目前,虽然我国移动支付已经领先全球,但乱象不清理,难以服人。今年11月13日,央行已明确整改时间表,要求持牌机构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自查自纠。相信随着监管的深入,明年移动支付将迎来新的春天,支付机构的创新也将更加有序地开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