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在工作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航空公司中,开辟新航线、选择飞机等重大经营计划,都需要飞机性能部门事先进行精打细算,充当技术决策者。南航运行中心的张嘉就是这样一位资深飞机性能工程师。
担任测量组组长
完成100多条客改货航线计算
2013年,张嘉从中国民航大学硕士毕业后,加入南方航空,担任运行指挥中心性能设计工程师。
相比于航班签派综合评估人员、机组、天气、空域等因素后做出当时当地指挥决策,性能设计更像是一个“幕后智囊团”,深入研究天气、空域、机场、飞机的运行机制,做出预测性决策。
“比如开辟一条新航线,就需要详细评估机场周边的环境(是否有高楼、是否有山)、这个机场可以运营哪些机型、这个机场的跑道是否足够坚固、这条航线是否存在危险、航线下方是否有山、飞机在空中运行时的风和温度、飞机能否直飞目的地、是否需要经停、能否把人员和货物全部运走、哪种机型比较合适等等。”张嘉介绍。
在张嘉看来,飞机性能知识复杂,要想彻底掌握这个职业至少需要5年时间。入行的前5年,张嘉全身心投入学术,经常下班后给自己留出几个小时系统阅读英文资料和文献。公司不要求996,但他却主动996。
五年后,张嘉的事业迎来爆发。2019年南航集团运行调度员技能大赛中,他从全国1300名调度员中脱颖而出,夺得冠军,荣获“全国民航技术能手”称号。紧接着,他所在的团队又在首届中南地区飞行调度员岗位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他还自主研发了起飞轨迹分析仿真平台,实现机场分析电子化、可视化,提高障碍物处置效率,荣获公司级“五小”创新奖三等奖;独立设计了大理PBN单发故障程序,有效增加航线载荷,创新性地完成了单发程序加载到机载FMC……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嘉被任命为公司飞机性能部航线计算团队组长,带头完成运行认证、航线计算、重要包机计算、单发故障处理等工作,面对运输任务时限严格、航线考核模型多、航点多等困难,带领团队保质保量完成百余次客改货航线计算任务。
精准增加有效载荷
为公司创造增量价值1.7亿元
2020年,张嘉作为公司级“精准载荷”项目经理(“载荷”指飞机的有效载重量),负责研究如何提高飞机载客率。他的“一丝不苟”为公司创造了1.7亿元的增量价值,堪称南航的省钱专家。
张嘉注意到高温对航班运行有影响,于是他开辟新思路,从温度入手,探索客运航班的优化空间。西双版纳机场夏季气温较高,航线通常按最高温34度计算,存在高温减载风险,机场温度每下降1度,有效载荷可增加400公斤。西双版纳—广州航线晚上7点起飞,通过反复研究机场5年历史气温变化趋势图,发现航班起飞时气温较低。张嘉与团队将实测温度从最高温34度微调至29度,增加航班有效载荷2吨,相当于增加了20多个座位。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从去年7月开航至12月,共优化座位4406个,按实际票价折算的收益达313.4万元。
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在南航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张嘉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发光发热,成为南航运输指挥中心专家组的一员。今年,这位33岁的年轻人被评为南航十大劳动模范。“我和我的团队会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提出更多绩效设计的创新方案,让整个团队大踏步前进。”张嘉说。(南方公报全媒体记者 徐洁莹 通讯员 王小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