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抢票大战:企业微信的独特优势与 SaaS 工具的残酷现实

2024-06-02
来源:网络整理

“请帮帮我,谢谢!”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运高峰,但今年的春运格外艰难。因为白舟发现,如果想让朋友加快速度,还得多加一个步骤——必须先添加抢票平台客服的企业微信。

“以前发个小程序就可以了,现在还要让朋友加我们企业微信,太麻烦了。”白舟向《科技日报》抱怨道。

在协同办公软件领域,企业微信、钉钉、飞书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企业微信的独特优势在于可以连接C端用户,而C端用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线上私域已经成为餐饮、零售、酒店等行业精准营销的主战场。

但当向微信企业版的一名员工求证此事时,该员工却给出了出乎意料的回答:“真的吗?有截图吗?我看看。”

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每个SaaS工具都要面对的残酷现实:作为工具提供方,SaaS厂商往往无法确定甚至无法了解客户对工具的实际使用场景。

这对于以连接为核心的企业微信来说,有点尴尬。随着客户群体的扩大,企业微信对自家产品的掌控力似乎越来越小。“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客户会怎么使用企业微信。”该员工补充道。

企业微信要走B2C+B2B的路,以连接为中心。但回头看,当初立志要把生活和工作分开的企业微信,却被留在了某个角落。

想回家先加企业微信

白舟,一家一线互联网公司的普通“搬砖工”,因为疫情,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今年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回去过年。”白舟心里想着,打开了手机里所有的购票APP,携程、智行、飞猪、同行都有。

为了尽快抢到高铁票,他把小程序逐一转发给好友,以加快抢票进程。

“为什么我要加企业微信才能帮你?”被朋友投诉后,白舟赶紧打开链接,发现果然如此。

“现在回家太难了。”白舟回忆说,上次找朋友帮忙,只是让他点进小程序就能完成加速,但这次还需要扫描客服二维码添加企业微信。

据《科技日报》不完全统计,目前携程和智行均需要扫码添加微信;飞猪还是和以前一样,只需要点击小程序就可以加速,但没有朋友帮忙加智行的选项。

出行APP+办公OA协同软件,看似一个奇怪的组合,但这也是产业互联网的魔力所在。

前些年,携程、智行、飞猪等旅游平台都设置了类似拼多多“砍一刀”模式的抢票流程,通过好友点击小程序跳转平台来增加日活跃用户和注册量,从而实现裂变增长。

如今,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达到顶峰,新用户注册量逐渐达到饱和,盘活老用户对平台来说或许更为现实。

在用户运营中,中国最流行的促活方式是私域。相较而言,公域更像是建立王国,追求速度和规模;私域更像是统治王国,注重精细化管理、数据和运营。

私域为平台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甚至免费的触达用户的平台,通过不断的运营达到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的目的。

在企业品牌私域的建设与运营中,SCRM逐渐成为通用标准的支撑产品,目前SaaS市场上有不少SCRM产品,比如六都人和、、晨风、多观、探马、奥创等。

同时,这些SCRM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拥有同一个“母体”,也就是都依托于企业微信。

这些在企业微信上“生长”的产品,不断丰富了企业微信在连接能力上的翅膀,让私域成为其招牌。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微信添加微信客户、从微信渠道引流C端用户,企业微信则成为承载微信存量用户的私域流量池。

“携程内部开发了自己的系统,对外则利用企业微信。”一位接近企业微信的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解释道。

如果该消息属实,那么携程看重的就是企业微信的外部连接能力,每天与消费者打交道的携程选择用这种方式留住老用户。

甜蜜毒药?

自从和微信整合之后,企业微信就被赋予了连接的权利和能力,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剂甜蜜的毒药。

微信赚钱靠的是日活跃用户,也就是靠C端用户;对于企业微信来说,表面上是靠企业付费订阅赚钱,但归根结底也是靠C端用户赚钱。因为它最大的卖点就是和微信互通,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打造私域。

但正是因为如此,企业微信等SaaS工具商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浮现出来:一个工具推出的时候,肯定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用,但当这个工具被推向市场的那一刻,也意味着对它的控制权开始慢慢消失。

作为“连接者”,企业微信的员工对于客户如何使用其产品并不十分清楚。随着客户群体越来越大、场景越来越多,企业微信对产品的掌控力可能会越来越弱。

不过企业微信的市场口碑自然取决于客户如何使用。如果客户真的能利用企业微信更好地服务C端用户,用户满意度就会提高,客户复购率也会提高,皆大欢喜;但如果客户使用不当,给用户带来麻烦,最终背负骂名的就是企业微信,甚至可能害了微信。

为了进一步考察企业微信在抢票平台上的使用情况和实际效果,《科技报》进行了一波测试,在帮朋友扫描企业微信二维码并成功添加后,自动跳出一长串消息,是携程和智行的客服发来的。

在文字内容的轰炸中,《科技新闻》很快找到了“亮点”——“三天内删除微信好友,支持失效!”“亲,别删我,否则支持失效~”。

这反映出一个现状:很多人在帮助朋友完成加速后,就立马删除了平台客服的企业微信。这种私域运营的效果如何,目前还是未知数。或者说,这种形式的服务内容,是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这个问题,同样需要质疑。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企业微信把自己交给平台,客户付费,平台希望利用企业微信建好私域,做好营销,效果好就继续付费。但现实是,用户不付费,平台私域营销效果不好,可能也不会继续付费给企业微信。

更为严重的是,当企业微信与微信打通之后,当用户的微信聊天框、朋友圈被越来越多的商业广告充斥时,好感度不断下滑的企业微信和微信会不会也遭遇用户流失?

那么,被用户抛弃的微信和企业微信在营销方面还有多少商业价值?又有多少客户会继续为它们买单?

毕竟营销只是公司业务的一个环节,并不代表整体,一款SaaS产品最终能否被接受,还是取决于产品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连接”的初衷是什么?

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盈利的出路,但从目前的动作来看,企业微信已经做好了继续推进“连接”战略的准备。

私域一直是企业微信区别于钉钉、飞书等其他OA协作软件的最大特点,而显然它想将这一点无限放大。在今年发布的4.0版本中,企业微信尤其注重连接。

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黄铁明表示,4.0之后,企业微信通过打通上下游,通过整合三大力量、打通内外环节,加快了企业内部、企业间的连接步伐,寻找到新的B2C+B2B的连接路径,重建企业间协同生态。

如今,企业微信已经摸清了B2C的路线,在新版本中,企业微信升级与微信的互通,全面打通与视频号的连接;并上线微信客服能力,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深化与微信生态内各模块的协同。

企业微信与视频号的全面打通,不仅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微信的连接能力,更重要的是反哺了视频号连接消费者、实现变现的能力。

马化腾将视频号视为腾讯“唯一希望”并非毫无道理,毕竟视频号是目前最有增长前景的业务,根据《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视频号MAU规模达8.13亿,抖音6.8亿,快手3.9亿,视频号成功领跑整个短视频赛道。

因此,与视频号的全面整合,对企业微信来说,更多的是嫁衣。但新上线的微信客服能力,其实是强化了企业微信的私域能力。

除了接入企业微信的会员小程序,私域还有许多其他玩法。比如利用社交云门店作为载体,企业可以让用户添加指定企业微信,连接最近的终端门店;通过一对一扫码技术,用户扫码直接跳转到企业微信活跃码添加导购。

但正如上文所说,如果企业微信仅仅依靠私域作为卖点,那么想象空间并不大,SaaS产品除了对接C端,还需要对接B端。

在新版本中,企业微信已接入腾讯文档、腾讯会议,共同推出全新效率协作功能,号称实现了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的一体化。

无论结果如何,企业微信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路,那就是将“连接”进行到底。但回首过去,当初的美好愿景,已在渐暗的灯光中被遗忘。

2016年4月,倡导“工作与生活分离”口号的企业微信1.0版本正式上线。当时主要围绕IM开发了一系列功能,如支持腾讯企业邮箱与微信企业号用户打通,一键同步通讯录;整合电话、邮件、语音等多种沟通方式;回执、提醒、收藏、手机公告、考勤、请假、报销等简单的日常管理功能。

七年过去了,企业微信走出了企业圈,却也离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这或许就是成长,虽然越来越强大,却早已忘了最初的梦想。

参考:

1.《夹缝中的企业微信》光子星球

2.《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报告》,

3. “企业微信:不断演进的“联通思维” | 光华案例研究”,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