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条码支付新规,移动支付市场将迎来怎样的变革?

2024-06-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微信号】:(也可输入:平硕财经)

12月27日下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银办发[2017]296号),发布《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银办发[2017]242号),将于2018年4月1日起施行。

自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元年起,二维码支付已成为国人最常见的移动支付方式。从高端商场、酒店会所到路边小吃摊、移动商贩,各种二维码随处可见。如今,出门不带钱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习惯,只带一部手机走遍中国的梦想几乎已经成为现实。

对于央行条码支付新规的出台,市场存在多种解读,但我们认为,新规出台对普通百姓生活影响并不大,每日500元以下小额交易基本照常进行,但大额交易会受到一定限制。

这一限制要求消费者必须通过指纹、密码、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方式证明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进一步证明“你就是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购物时,随便被扫描,导致账户中数千甚至数万的资金损失。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如果你用手机扫描商户的静态二维码,这是一个高危行为,因为很容易被二维码替换,所以新规明确了限制。如果你的手机生成二维码给商户扫描,这个动态二维码的安全系数比静态码高很多。建议大家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尽量减少静态码,多使用动态码。

支付码新规_2021扫码支付国家政策_支付新规来了

现在的问题是,二维码支付新规对于各市场参与者会有哪些影响呢?首先,对于小微商户,规定明确小微商户凭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证明材料即可入网,线上线下均可开展业务。小微商户只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供身份证即可,目前看来受影响不大。

此外,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而言,条码支付新规对支付机构在完善条码防护能力、交易安全强度、风险管理机制、客户端软件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对支付宝采用的网址扫描支付模式的技术安全性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

此外,新规也叫停了支付宝等机构之间的烧钱大战。因为新规规定“支付机构在拓展商户、开展业务等方面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得进行倾销、补贴等不正当竞争,不得扰乱市场秩序”。这明确规范了此前支付机构疯狂烧钱抢占市场的行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烧钱式的恶性竞争格局将终结。

第三,第四方机构大洗牌。除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少数支付巨头,还有不少从事聚合支付等相关支付业务的服务商。这些机构就是我们经常在某些网吧、某些支付平台看到的聚合支付商,它们往往通过一个二维码就能覆盖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多家机构,而这些机构由于缺乏相关资质和牌照,也进入洗牌期,要么被大型持牌机构收编,要么只能选择退出。

最后,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新规要求“支付机构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基于条码技术的证券、保险、信贷、理财、信托、货币兑换、现金存取等业务”。这一要求与金融业务分业经营密不可分,此前不少支付机构利用自身优势,以支付为切入点,开展证券、保险、理财等金融业务。

随着市场监管愈发严格,这种高风险的混业经营模式将得到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无限制扩张的局面将告一段落。条码支付新规的出台,彰显了监管部门进一步防控金融风险的决心。这对于小额日常消费交易的用户影响不大,甚至小微商户在补齐身份证件后,也可以照常营业。但对于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而言,新规对其条码防护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那些依赖条码支付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第四方机构,将面临行业整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