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餐厅如何才能更“智能”?
机器人烹饪、送餐,无需人工干预。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高科技智慧餐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记者前来打卡拍照。在中国,已经出现了许多形态各异的智慧餐厅。智慧餐厅为什么“智慧”?是不是说用了机器人的餐厅就是智慧的?本报记者试着解答你的疑问。
各种形式
宫保鸡丁、东坡肉、广州炒饭……这些都不是某位厨师的拿手好戏,而是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餐饮机器人的“拿手好戏”。不仅如此,机器人还能烹饪包括中餐、西餐在内的200多道菜品。菜品味道如何?“这家餐厅让我印象深刻,菜品味道很棒。”国际广播中心支持人员马丁努斯·格泽竖起了大拇指。
无需服务员送餐,做好的菜品通过餐厅楼顶的玻璃轨道送到餐桌上。在智能餐厅就餐,点菜、烹饪、送餐都无需人工参与。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智能餐厅“设计得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在中国,智慧餐厅不仅出现在冬奥村,也已“走进寻常百姓家”。记者近日来到北京一家海底捞火锅智慧餐厅体验。与冬奥村智慧餐厅不同,虽然备餐、送餐等大部分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但仍可见到服务员来回穿梭接单、加汤等工作。记者在后厨还发现,一些诸如切牛肉等复杂操作也需要人工完成。在这里,机器人并非完全取代人工,而是更多地用来完成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一位员工告诉记者:“要维持这么大的门店,一家传统海底捞餐厅需要40多名员工,而智慧餐厅只需要20多人。”
一些老字号也进行了新的变革,将部分门店改造成智慧餐厅作为试点。如沙县小吃、港式奶茶店兰芳园等均与饿了么口碑合作,上线智慧餐厅。饿了么口碑智慧餐厅没有采用机器人做饭送餐,而是着力对前厅后厨进行系统化改造,顾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提前点餐结账,再通过智能菜柜取餐,无需排队。“我们利用扫码点餐、物联网智能设备、KDS厨房展示系统、后厨店检监管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传统餐厅数字化升级,帮助商家降本增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智慧餐厅负责人尹飞对记者表示。
除了餐饮品牌进入智慧餐饮行业,一些科技公司也瞄准了这片巨大的蓝海,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提出了智慧餐饮解决方案。科大讯飞依托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经验积累,推出了人工智能电话机器人、智能服务员、智能门卫、智能包房等智慧应用。“目前,我们的技术正在逐步推广到一些知名餐饮企业。”科大讯飞智慧酒店副总经理陈俊说。
初衷不同
智慧餐厅种类繁多,让消费者眼花缭乱。餐厅要具备什么条件才算“智慧”呢?中国烹饪协会名誉副会长冯恩元告诉记者,智慧餐厅不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新理念,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只要用技术解决当前餐饮行业存在的问题,都可以是智慧餐厅。单纯给智慧餐厅定一个标准,会阻碍新的解决方案的出现,制约智慧餐厅的发展。
表现形式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智慧餐厅初衷不同,想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以海底捞为例,餐饮服务是其主要卖点。目前,机器人还不能完全取代人类所能提供的精准、贴心的服务,追求无人化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海底捞智慧餐厅负责人说:“我们更关注如何将人力从复杂、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关注顾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饿了么的口碑主要针对传统门店点餐效率低且错误率高、营销引流效果不明显、复购率低等问题,因此改造重点是为顾客点餐、取餐提供便利。“改造后老门店运营效率和会员价值基本都实现了指数级增长。”尹飞说。
不管智慧餐厅以何种形式呈现,菜品的味道永远是第一位的。中餐追求色香味,烹饪方法繁多。如何让机器人厨师满足挑剔食客的胃?相关厂商花了不少心思。
炒菜时,翻锅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翻锅并不容易,尤其是“翻动”,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厨师,一不小心也会把食物从锅里翻出来。炒菜机器人的锅体运动是冬奥村智慧餐厅研发团队的研究重点。研发团队首先利用仿真功能进行分析,在计算机软件中模拟出各种翻锅效果。随后,进行了大量的验证实验,让炒菜机器人翻锅成为现实,实现食材均匀受热。
烹饪中餐还需要火候的把控。过去这多是靠厨师的经验,没有标准答案。为此,研发人员研发了双压火控系统和火候视觉模块——前者可以精准控制常压燃烧器的热负荷,后者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食材的色泽饱和度。这样一来,炒菜机器人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可以根据情况掌控火候,保证菜肴的色泽和口感。
上海爱灿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数字厨房电器企业,他们以软件开发为核心,研发出了搭载“微霸”智能控制系统的炒菜机器人。“这相当于给炒菜机器人装上了一个大脑。”上海爱灿机器人董事长何清告诉记者,“就拿炒菜动作来说,装上‘大脑’的机器人,不会只是重复做动作,还能根据人的需要,调整炒菜的速度、幅度。”
发展空间广阔
智慧餐厅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几年前,一家号称“无服务员、无采购员、无厨师、无收银员”的餐厅开业,引来众多关注。然而,无人餐厅的发展势头并不如商家当初预期的那么强劲,倒闭的消息接连被曝出。在某点评APP上,不少网友对某电商旗下的无人餐厅评价为“味道一般”、“炒作大于实际”。目前这家餐厅的状态显示为“已倒闭”。
“这是因为投资者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冯恩元说,“一般来说,消费者在外出就餐时有情感需求,希望得到服务,但无人餐厅在这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这也提醒相关从业者,如果简单地把智慧餐厅理解为应用新技术的餐厅,而忽视消费者的需求,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很难生存下来。”
爱灿机器人一直在努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让机器人更加“智能”。何青介绍,爱灿机器人已经开始和全国各地名厨合作,通过可编程菜谱技术,模拟不同地域名厨的烹饪手法,重现地方风味,满足当地顾客的需求。他们还把菜谱放到了网上。比如,一位云南厨师通过机器研发出一道新菜,并把菜谱上传到云端。在北京的云南老乡想吃到他做的菜,只需要下载程序,按照相应要求准备好原料,在北京就能吃到同样的味道。“味吧”炒茶机器人还具备微调功能,可以根据不同人的口味调节火候、油盐量等。
冯恩元认为,推进智慧餐厅建设,不仅要着力提升烹饪、送餐等环节,更重要的是实现餐饮全产业链的数字化。
目前,海底捞正在逐步将订单管理系统推广到所有门店,用数字化手段协助食材采购。在海底捞智慧餐厅的厨房里,有一块显示屏,可以清晰地看到食材的库存情况、不同食材的消耗情况。“大数据帮助我们了解顾客对不同食材的喜好,这有助于我们制定食材采购计划,保证食材的新鲜度,降低采购成本。”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老字号餐饮转型中,饿了么口碑着力于“人、财、物、客”全业务流程和管理的数字化、数据化。尹飞说:“我们不仅提升老字号餐饮的门店运营,也注重线上流量运营,让餐饮经营者的决策更加智能化。”
“智慧餐厅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概念还在不断拓展。如何把层出不穷的科技成果不断运用到餐饮行业,既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帮助从业者降本增效,是未来整个餐饮行业不断思考的问题。”冯恩元说。
赵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