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业严监管,支付机构面临挑战,未来发展之路在何方?

2024-06-05
来源:网络整理

各类监管政策文件接连出台、罚单不断、支付牌照被吊销等等,支付行业在如此严格的监管执法环境下度过了严酷的2018年,支付机构也迎来了最艰难的一年,过去的“老办法”已经跟不上变化,变得不适用,未来的发展路成为众多支付机构最大的困惑。

行业环境变化

1.监管加强,利润下滑

直连割据的基本完成,使得曾经盛行的直连模式逐渐消失,以稳定和监管为重的四方模式重新建立。备付金100%缴存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利润下降,银行的议价能力消失。虽然对支付宝、微信等行业巨头影响不大,但很多依赖备付金利息收入的传统中小支付机构却要面对如何继续生存的问题。

2、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转型迫在眉睫

在“断网”完成、备付金100%缴存的新时代,支付行业的监管框架已基本建立,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中小机构,都必须转型业务以适应监管和市场的变化。在央行的严格监管下,支付机构很难单纯依赖传统支付业务,转型是必然趋势。支付机构不仅面临国家政策的压力,还有国内市场的全面竞争。国内市场的发展由增量转为存量,让各大支付机构,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都开始寻找新的发展点。目前,几大支付机构已经开始全力发展线下场景支付应用,构建支付生态,将消费者支付消费的方方面面都纳入自己的支付版图。支付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三更,各家支付机构都在积极寻求探索新路径,其中,支付机构早在风暴来临之前,就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如何转型并学习其他公司的经验

随着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监管不断加强,不少支付机构开始思考海外扩张。跨境业务的巨大市场和发展潜力也吸引各大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始布局。至于如何更好地开展跨境海外业务,在1月9日举办的跨境电商生态大会上,可以参考和借鉴一些企业的经验,为想要转型出海的企业提供一些思路。

发布会上,连连支付CEO潘国栋介绍了连连支付目前的发展情况,截止2018年底,连连支付跨境支付历史累计930亿元,370万笔交易,39万电商卖家,9.26亿笔交易,3.69亿人次。合规风控管理团队超过百人,风控规则超过上千条,资产流失率行业最低,为千万分之一。技术研发方面,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拥有全球T4及先进标准的数据中心,峰值每秒1144笔,日峰值240万笔。

从数据来看,服务跨境电商是支付机构开展海外业务比较合适的方式之一。支付机构强大的支付技术和用户店铺拓展经验与电商业务的快速发展相契合。再加上“一带一路”等政策带来的中国影响力日渐强大,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希望通过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和优质的电商服务。

此外,连连支付继2018年宣布330计划后,在本次大会上推出了数字化跨境电商服务交易平台连连链,搭建自有电商服务平台,并与杭州联合银行合作,为商户提供跨境贷款等服务。同时,潘国栋也表示,“连连是国内唯一一家在自有生态中拥有如此多境内外支付资质的支付公司,这是连连在数字化时代构建全新全球资本网络的支撑,也是众多卖家选择连连支付的原因。”

从企业出海的经验来看,想要转型跨境海外业务的支付机构需要意识到明确的战略布局尤为重要,在注重合法合规的同时,开展支付业务还要注意加强技术研发和风控管理。

海外市场前景广阔,国内支付机构转型优势

目前跨境出海业务主要围绕跨境电商、跨境旅游、留学等。其中跨境电商对支付的业务需求特别大,跨境电商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极其广阔。据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交易规模预计达7.9万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交易金额新增约1.6万亿元。国内各大支付机构都在积极布局这片新蓝海,希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相较于相对成熟的国内电商市场,跨境电商显然更加年轻。据易观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交易规模为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5%;超过九成卖家在2011年以后开始从事跨境电商,超过75%在2014年以后进入市场。电商交易的快速发展,反衬的是跨境支付服务的巨大需求,无论是海外收付、外汇业务,还是支付生态的建设。对此,国内支付公司纷纷加大海外业务,银行业也抓住机会合作为跨境电商提供业务助力,但仍然需要更多优秀的支付机构提供支付服务。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增长速度很有可能超过国内电商市场。 作为一家拥有丰富支付业务经验的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涉足跨境支付业务是一个良好的机会。

对于支付机构关注的收入方式,易观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收入主要来源于支付手续费、增值服务和汇差。预计跨境支付手续费将进一步下降,增值服务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收入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高。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断发展、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转型跨境业务的同时,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也尤为重要。

支付机构转型的挑战

1. 跨境业务问题

虽然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跨境支付方面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但仍然需要将这些优势及时合理转化为业务开展,理性拓展海外市场。不少支付机构对于业务拓展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降低费用、在国内市场打价格战的模式上。各方都需要意识到,这种透支行业潜力、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不可能长久,必须转变观念,遏制这种行为,让跨境业务健康发展。

更需要关注的是跨境业务的合法合规性。虽然很多国外希望利用中国先进便捷的支付技术,但也担心国家金融安全问题,因此不少国家限制或禁止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进入,包括印尼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必须与当地银行合作,俄罗斯计划禁止微信、支付宝直接服务本国公民等。从各大支付机构跨境业务经验来看,为规避相关法律问题,支付机构出海时需遵守当地监管政策,积极申请当地支付牌照。在企业无法直接进入的情况下,应与当地银行或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推动业务发展。

出海企业不仅要专注于业务拓展,更要制定通用标准,才能真正获得行业话语权。比如支付宝将牵头制定首个生物识别国际标准,从根本上建立一套国际公认的中国标准,并最终将中国标准发展为世界标准,从而完成国际化之路。

2. 多个转型方向

跨境扩张是支付机构转型的一个极好方向,但仍然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海外市场的人才储备。对于一些传统的中小型支付机构来说,需要更多的积累才能有足够的能力支撑。除了跨境扩张,支付机构还可以选择转型为科技公司或金融服务公司。

近年来,各种新型支付方式不断涌现,比如“刷脸支付”、“无接触停车”、“扫码购物”等新技术带来的新型支付方式。这些不仅是新兴技术的应用,也加速了支付互联网与现实场景的连接。作为技术能力较强的支付机构,转型科技公司开发新兴技术及相关应用,相信会大放异彩。

同样,转型做金融服务公司也是支付机构的一个方向。作为支付机构,会有一定的用户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技术分析,可以更好地为用户定制相应的金融服务。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支付机构已经可以开始考虑如何做更多与定制化服务需求相关的业务。

海外跨境支付微信社区,有兴趣的可以加群主:

注:公司+姓名+职位+跨境群录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