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互联互通指日可待,条码支付将迎来新局面

2024-06-06
来源:网络整理

“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

不久的将来,消费者使用条形码支付时将不再需要担心使用哪个二维码应用程序,因为微信和支付宝之间的相互扫描指日可待。

在央行统一标准的基础上,银联、网联两大清算组织各自都有一套拓展条码支付互通的解决方案。2020年春节前,由网联牵头的人民银行标准条码互通已在宁波、杭州、成都三个试点城市顺利完成“扫码支付”(即B扫C)现场验证;银联也正在加快与商业银行、支付巨头等推进条码互通。

据《财经》了解,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互联互通的技术验证试点已在福建、成都、宁波等地开展,此前银联与财付通、银联与支付宝均开展过互联互通试点。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同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金融科技论坛上提到,“将进一步加快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标准,统一监管规则,推动不同APP、条码互认扫描”。

这意味着,拥有超30万亿元市场规模、涉及超十亿用户、数千万商户的二维码支付市场,经过四年的合规化发展,已经进入快速整合阶段,支付巨头各霸一方的碎片化局面也将结束。

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银联完成标准条码互联互通“支付扫码”多机构生产交叉验证;财付通与银联正在开展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试点;工商银行与银联、支付宝合作实现二维码互认扫描……

据了解,由人民银行科技部牵头、支付清算协会协调的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相关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的制定工作正在完善推进,此前监管部门已将征求意见稿发给相关业务机构,推动开展技术验证试点。

二维码支付的互联互通,不仅为商户和消费者双方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而且对于提高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也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从商户、客户等支付市场参与者角度看,二维码互认扫描可以有效梳理和整合原来在商户端的大量二维码标识,原来通过支付宝、微信接受支付的商户无需换码,实现一码支付;对于客户来说,支付时也无需区分支付宝、微信和银联的二维码。

从整个支付行业来看,二维码支付的互认扫描,有效落实了央行关于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的指导意见,有利于降低聚合支付市场一些不合规行为积累的风险,规范二维码支付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二维码支付交易将通过银联和中国网络支付公司清算,交易管理将更加规范统一,有利于风险信息共享和风险识别,有利于监管部门统筹管理和监控,使整个支付体系更加安全。

2019年以来,监管机构与行业不断推动加速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标准,实现支付宝、微信支付与银联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二维码支付互认扫描。这项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不同标准二维码的互认扫描,以及通过清算机构进行交易转移。

某头部电商平台数字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目前支持不同场景的条码支付APP近400个,条码支付标准近10个,但不同APP、码源无法实现互认扫描,存在用户重复注册、信息多次使用等现象;同时也存在支付格局趋于垄断、缺乏差异化竞争等现象,造成行业资源浪费;资金和数据信息大量集中,违法违规风险加大。

中国人民银行在2019年9月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商户条码标识互认和扫描。

2020年,包括银联、中网、财付通、支付宝以及多家商业银行在内的支付产业各方均以试点方式参与了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建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