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舆论对银联“招揽”第三方支付机构提出质疑之时,时文朝接任银联总裁。上任三个多月后,时文朝在上海与六大支付机构首席执行官坐下来会谈,希望各方能够“申冤报仇”,团结一心、精诚合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时文朝此举意在向行业各方表明,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格局,银联必须通过市场化转型,适应日益多元化的市场变化。面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跃跃欲试线下市场的竞争对手,多数支付机构与银联的利益是一致的。一位与会支付机构人士表示,“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银联。”
新的商业模式颠覆
“目前,银联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Visa、万事达,而是新兴商业模式的崛起。”一位参加上述闭门会议的支付机构人士透露,多位支付机构人士持上述观点。
这不是预测,而是现实的陈述。根据支付宝高管此前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卡线下交易笔数约30亿笔,而支付宝线上交易笔数为28.5亿笔。该高管预计,到今年年底,线上交易笔数可能持平甚至超过线下。
与此同时,支付宝通过移动支付进军线下市场的策略也愈发清晰。就在近日,支付宝宣布北京成为国内首个大规模支持支付宝钱包打车支付的城市,还将在商场、超市等场所进行布局。微信支付自今年8月上线以来,也开始与各行业商户进行对接。
如果说基于PC端的线上支付尚未对传统银行卡支付造成冲击,那么基于线下市场远程支付的移动支付的兴起则需要银联和传统收单机构提高警惕。
上述支付机构人士称,一位支付机构CEO在会上坦言,其他支付公司不太可能像支付宝、微信支付那样搭建平台。在线支付领域已被“垄断”,支付机构被迫转向线下收单市场“谋生”,如今线下市场可能也会受到冲击。当天参加会议的支付机构都在深耕线下收单市场,通联支付、汇付天下、快钱是支付机构中线下收单服务商的头部企业。
他进一步向记者分析,线下市场已经很难经营了。首先,一些银行做收单业务甚至愿意收取零费用,“亏本做下去,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存款、POS贷款等收益。”其次,当线上支付巨头挺进线下市场时,他们并不在意收单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支付机构还是银联,都要思考如何应对。
加速开放平台创新
对于数月前的舆论阴霾,一位支付机构人士表示,很多攻击银联的舆论,都是出于“不明真相”的误解。作为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清算转接机构和收单机构,银联与支付机构有着天然的合作关系。前期双方的纷争,其实就体现了市场发展速度与后端规则越来越不匹配而产生的冲突。作为卡组织,银联执行监管机构的政策、定价、既定规则没有错,问题在于银联还需要带头调整后端规则,不断适应新的市场形势。
由于时文朝要求大家“伸冤”,本次会议上,支付机构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立开放平台、参与业务规则制定成为这些机构的主要诉求,银联也积极响应。
支付机构人士表示,希望银联打造开放平台,吸引机构和开发者在平台上创新。银联在做平台、做规则、做品牌、做产品的同时,不应进入收单市场与支付机构竞争。对此,时文朝表示,银联的定位是平台型企业,不会与包括支付机构在内的各方竞争。银联将加快完善国际网络,开拓更多应用渠道,开发创新产品,为行业各方搭建资源共享、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开放平台,服务和促进支付机构发展。
时文朝还表示,银联将向支付机构全面开放渠道和产品,加快规划建设综合应用平台,向支付机构开放接口,建立完善与支付机构合作的长效机制,深化与支付机构各级合作,特别是在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合作。
在业务规则方面,中国银联成立了业务管理委员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主要投票权掌握在各大银行手中。涉及银联卡风险控制、业务规则、争议解决、技术标准、市场规范等规则均出自这些委员会。对此,支付机构人士表示,希望在银联规则制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对于新业务,建议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前提下优先开展业务,待市场成熟后再制定和完善、细化相关业务规则。
支付机构人士也表示,银联的监管工作要公正、公开、透明,对银行和支付机构一视同仁;对违反规定的支付机构,应给予必要的整改缓冲期。“市场监管是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心愿,如果有违规行为,应该有一定的整改期。”时文朝称,银联的工作是服务银行、支付机构、商户和持卡人,将重新审视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规则和标准,组织行业力量进行优化,采取措施解决支付机构反映的问题,以市场化而非行政化的方式树立银联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闫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