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用户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目前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采取行动,拆除彼此之间的隔阂。
国庆假期前一天,腾讯宣布微信支付与银联闪付实现互通,双方正式实现线下条形码互认扫描。业内人士认为,这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在监管推动下,互联网平台开放趋势不可逆转。在互联网打破壁垒的时代,支付领域的互通正在加速推进。
此外,近期阿里系旗下的几款APP也已接入微信支付,包括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书旗等。此前,美团、抖音、拼多多等支付方式也已实现互联互通。但在条码支付互通方面,即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可以互相扫描对方的条码,目前还没有大的进展。
业内人士在采访中也提到,云闪付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互认扫码显然具有积极意义,但各平台用户的支付习惯、用户粘性、用户选择等各有不同,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格局会在短期内发生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后续业务开展中三方将如何分配利益才是看点。
“拆墙”之后,互联网生态将如何变化?这也是当前推进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腾讯微信支付与银联闪付实现互通
9月30日,针对“支付互通”,微信支付官方宣布,已与银联云闪付App正式实现线下条码互认扫描,用户在全国各省会城市,都可以通过云闪付App扫描微信支付码完成支付。
微信支付方面表示,双方合作已取得多项重要进展,包括微信小程序逐步支持银联闪付。
具体来看,围绕“服务互通”,云闪付App全面支持Q币、QQ音乐、腾讯视频的充值服务;微信小程序逐步支持云闪付支付,首批上线的小程序涵盖了微信读书、腾讯视频、猫眼、京东、步步高、瑞幸咖啡等小程序的部分场景。该能力已于9月22日开启灰度测试,用户通过上述小程序充值或支付时,可选择微信支付或云闪付作为支付方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态度,以安全为底线,积极拓展更多支付合作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助力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微信支付表示。
条码互联互通的呼声由来已久,早在2016年银联就联合多家银行推出了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但银联、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之间的标准一直未能建立。
在央行2019年8月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121年)》中,对二维支付(条码支付)的互联互通做出了明确的设计:“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的互认和扫描。”
在业内人士看来,按照上述三年规划周期,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最迟将在2021年实现,这也是“理所当然”。此前,“腾讯微信支付与银联闪付已进行了长期的开放合作探索,为此次加速和深化互联互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2020年1月以来,腾讯与银联在“支付互联互通”上紧密合作:财付通已与银联以及建行、中行、中银、平安、中信等多家银行合作,通过扫描微信支付码实现手机银行App支付功能,并在福州、宁波、济南等多个城市开展试点;今年8月,云闪付App开放扫描微信个人支付码直接支付功能,实现全国省会城市线下条码的互联互通。
10亿移动支付市场不再有“墙”了吗?
在监管和互联网平台开放趋势的推动下,移动支付领域正在发生变化。
今年8月,手机淘宝APP开始测试使用云闪付APP进行支付,除了账户余额、银行卡储蓄卡、余额宝等方式外,还增加了云闪付支付方式,由之前的内测变为全面开放,覆盖所有用户。
消费者无需在手机淘宝APP上开通或绑定该服务,只要手机上有银联闪付APP,在手机淘宝APP下单时,符合银联闪付支付条件的订单就会自动显示银联闪付支付方式。
近期,阿里系多款应用也已接入微信支付,包括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书旗等应用,这些“阿里系”应用的用户已经开始支持在支付时使用微信支付;同时,闲鱼、盒马等更多“阿里系”应用也在申请加入。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今年1月正式上线的抖音支付,除了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外,还支持抖音支付;京东支付方式包括京东支付、微信支付、云闪付、随手付、微信好友代付等;在美团App中,支付界面显示美团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随手付等。
“不同于抖音、美团除了配置自己的支付方式外,还配置了支付宝、微信支付和银联闪付,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闪付三大支付方式占据了二维支付(条码支付)90%以上的市场份额,它们正在互相打通支付通道,这意味着互联网平台控制支付工具的局面将发生改变。”上海一家支付机构的高级产品经理对记者表示。
不过该产品经理也认为,“虽然各家都开放了支付工具,但各平台用户的支付习惯不一样,线下网点大量二维码标志所积累的用户粘性也不同,给予用户选择权并不一定意味着短期内市场格局会发生明显变化。”
公开数据显示,支付宝、微信活跃用户数已达10亿,而根据银联闪付2020年8月官方数据,用户数更是接近4亿。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条码支付的互操作性——即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可以互相扫描对方的条形码——目前尚无打开大门的迹象。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鹏博认为,云闪付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互认扫描显然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条码支付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便于支付数据的渗透。不过,后续业务开展中三方将如何分配利益才是看点。
互联网“拆墙”正在进行中
继工信部传达要求各平台应按合规标准在一定期限内解除对URL链接的屏蔽后,腾讯微信于9月17日宣布将率先放开外部链接,个人用户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下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直接把自己感兴趣的商品、资讯的访问链接分享到各大平台的好友,而不再是分享后出现一长串复制代码、无法直接打开,而是可以在微信私聊页面打开淘宝、抖音等外部链接,QQ单聊页面也支持访问抖音等外部链接。
微信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相关法律要求,经监管部门批准后,“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互联互通计划,以安全为底线,遵循四项管理原则:防止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防止过度获取用户隐私,危害网络信息数据安全;防止过度营销、诱导分享等损害用户利益的行为;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给用户尽可能多的选择。
此前,9月13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布会上,肖亚庆部长表示,我国平台经济发展迅速,总体形势良好。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的需要从技术角度去解决,有的需要从管理角度去解决,有的问题需要各方以系统性的方式去解决,有的问题需要从发展角度去解决。
但随着平台互联互通的推进,业界普遍关心标准如何协调、机制如何制定等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数据,作为互联网上争夺的重要生产要素,流量和支付打通之后,平台间数据和认证能否实现互通?
近年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这些法律法规虽然有利于规范数据共享开放的权利与责任,但困扰数据共享开放的问题仍然存在。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敏在谈及数据共享时坦言,当前数据共享开放规则仍不完善。具体来说,数据共享开放的范围和方式、数据的管理使用、权责不清等导致数据共享、开放、融合困难。数据要素市场准入门槛不完善,数据滥用、地下灰色交易等问题比较突出。亟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