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共享单车需先实名认证。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的《互联网自行车租赁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提出,共享单车企业应识别核实承租人的身份证号码、姓名等,判断其是否符合租赁条件。新规将于今年4月起实施。
资料图:邓炜 摄
扫描二维码即可骑自行车
验证租户的身份证
新规要求,共享单车企业运营平台应能识别承租人登记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核实承租人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是否与“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一致,判断承租人是否符合租赁条件。承租人客户端除具备附近可租赁车辆查询、租赁、结算、在线支付等功能外,还应明确规定承租人的年龄和骑行规则,提醒承租人遵守交通规则等;展示承租人的信用信息,包括当前信用评分、信用分类等级、增减规则等。
标准化停车场
在禁止停车区域停车将被警告
如何杜绝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新规范提出,共享单车应当具备定位功能,车载智能终端应当包含卫星定位装置,定位精度误差应当优于15米。对于租赁者,客户端电子地图应当标注停放区域位置,显示进入管理区域、禁止停放区域、经营范围边界,并宜实施骑行路径规划,引导租赁者归还单车至停放区域。一旦共享单车停放在禁止停放区域,应当具备向企业运营平台预警报警的功能。记者注意到,规范专门提出了“共享单车进入管理区域率应当高于90%”的要求。
清除淤积
60分钟内完成处置
为防范共享单车高峰时段“拥堵”问题,新规专门对共享单车“调度”提出了要求。如企业应制定车辆调度计划,根据区域内车辆租赁、归还流量规律、停车位数量等,编制高峰时段、周期时段的车辆调度、清退计划,并跟踪记录调度计划执行情况,加强日常车辆调度管理,缓解车辆潮汐现象。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站、重要商圈等重点区域应采取电子围栏与人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早晚高峰时段应设置专职管理员负责疏导调度。盲道、绿化设施、弃车等应及时调度清理。投入运营的故障车辆应在48小时内拖离故障现场,送至固定停车场或维修点。
一旦遭遇极端天气、重大社会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可能危及安全的情况,共享单车企业要立即“应急处置”,企业要及时响应当地管理部门的调度要求,疏通淤塞车辆,规范停车秩序。响应到达现场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完成处置时间一般不超过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