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明清空文章引好奇,司机深挖其前世今生,扒出惊人内幕

2024-06-12
来源:网络整理

原始“大财富”司机

很多人留言要求司机揭发秦晓明。于是司机关注了他的微信公众号“秦晓明”。就在司机准备最近写点什么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秦晓明已经清空了他微信上的大部分文章……

删文并不奇怪,在“清正廉明”运动下,很多财经大佬们慌了,把之前的文章全部删了。

不过人就是这样,见得越少就越好奇,好在网络有记忆,司机师傅最后找到了之前的文章,通过一些公开资料挖出了秦晓明的“前世今生”,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的发表。

金融大V秦晓明,一个来自小镇的年轻人,从名牌大学毕业后去香港深造,随后回到内地创业,并登上2018年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这样的人物,不是既踏实又让人敬佩吗?他把中国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念诠释得淋漓尽致,也把“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的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秦晓明谈过自己早期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他原本要读北大,但因为高中时不喜欢语文老师,高考语文成绩濒临及格,只好考入浙江大学。2012年,他去香港读硕士,毕业后先在一家公司就职,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做起了资管业务,但股市崩盘来袭,他失败了。2014年,他回到上海陆家嘴。2015年4月,他注册了微信公众号。

秦晓明的业务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微信公众号;第二部分是“金融思维训练营”;第三部分是投资。三项业务环环相扣、相互交织。司机师傅将把这三项业务分开来给大家分享。

很多人认识秦晓明,是从他的第一笔生意——微信公众号开始的。2015年他就注册了微信公众号,但他发的第一篇文章却是2017年。为什么?因为他在上海的创业失败了。当时他做过一个社交APP,但是没有成功,所以他开始写微信公众号。

大多数人认为,写微信公众号文章就是新媒体,是地地道道的媒体人。但秦晓明不这么定义自己,他不认为自己是媒体人,更像是产品经理。在这样的理念下,他把微信公众号打磨成了一个接地气、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微信公众号每篇文章10万+的阅读量,代表着认可。

但这些文章一定是高质量的吗?随便翻几页就会发现,有很多都是打脸的。

2月14日,秦晓明在《2022,股市可以更乐观一点》一文中重申了去年《最新观点:2022年A股你看好什么?》中的观点:综合以上,2022年中国股市大概率摆脱3600点魔咒,乐观一点、大胆预期更好。

这一巴掌,打的还真是狠啊!

再往前追溯,2022年1月25日,他在《今日大跌,已入市》一文中说:“我已经开始入市,做我的第一笔股票仓位布局(底仓)”。

司机看了看当时的市场点位,上证指数在3500点左右,创业板指数在3000点左右,不知道他现在的股票还安全吗?!

都说股市预测就跟算命一样,秦小明却乐此不疲,被打了好几次脸之后,只说了一句“反应比预测更重要”,就翻页了。然而韭菜们还是果断点赞转发!

因为粉丝的追捧,秦晓明的微信公众号价值也水涨船高。今年1月,其微信发文《有人出1000万买秦晓明》,第一条高赞回复是:“加一个零都不够……”

据悉,早在2019年,其公众号估值就高达1亿。秦晓明的微信公众号有谁看?根据西瓜助手的人群画像,秦晓明公众号主力用户为25-29岁的90后;次要用户为35-39岁的80后。

读完这些,你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秦晓明在公众号里用白话文写金融了,因为他的读者大多是新手。

我们再深挖一下第二部分,他的“金融思维训练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流量导入,引导部分粉丝购买课程变现,这也是很多金融大V常用的手段。司机没有上过他的课,没什么话语权,只能找一些网上的评价给大家看。关键词包括:贵、不要脸的韭菜、别抱太高期望、智商税、虚假宣传、不值得……

微信公众号一月四次_公众微信入号上月份怎么改_微信公众号月入上万

这些都是知乎上的评论,还有很多,我就不全部引用了。不过我觉得他的课程推广很有意思,所以再贴几条:

这句话给司机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我们来说说第三部分,关于他的投资。在他的微信里,他经常会晒出他的盈利图,类似这样的:

有粉丝估算资金过亿,秦晓明也强调这只是底线……

其实,秦晓明并不惧怕炫富,他在微信公众号中总结2020年的情况时表示:

对于助理包彪收入突破百万,他甚至特意起了个标题:

看来秦晓明这几年靠着微信公众号流量变现,发家致富还挺快的。

一位看过秦晓明直播的粉丝,曾这样总结秦晓明的经历:

秦晓明也在微信文章中表示,以后更新频率会减少,甚至表示可能根本不会更新文章:

看来不是韭菜收不下来了,而是挣的钱够用了,秦晓明这一辈子挣的钱都花不完,作为一根韭菜,你贡献了多少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