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领域再出重罚单,创今年罚单金额新高,监管部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已成为常态。
记者近日获悉,支付企业旗下浙江航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航天电子”)近日因8项违规行为,被央行开出数千万元大额罚款,罚款总额约4421.62万元。
监管部门严厉打击第三方支付违法行为已成为常态,不仅有高额罚款,还有对机构高管的问责。根据披露的罚款情况,年初,银盛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银盛支付”)贵州分公司被没收违法所得6722.16元,并被罚款116万元,公司副总经理也被罚款;重庆钱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钱宝科技”)近期也因“六大罪名”被重罚,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但罚款总额却高达800多万元,6名高管也被重罚。
今年5月正式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非银行支付监管条例》)明确提出,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加大处罚力度,对直接责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具体情节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给予市场禁入。
根据央行的罚款信息,航天电子违反机构管理、商户管理、清算管理、账户管理等规定,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提交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等,被央行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596.31万元,并处罚款2825.31万元。
时任航天电子总经理助理牟某燕,对航天电子未尽到识别客户、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提交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等义务承担责任,被罚款11.5万元。时任航天电子电子商务部总监张某全,对航天电子违反机构管理规定、商户管理规定、清算管理规定、账户管理规定等行为承担责任,被警告,罚款30万元。
钱宝科技因存在违反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准备金管理规定、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规定、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假名账户、在检查时提供虚假信息以及其他危害支付机构稳健运行、损害客户合法权益、危害支付服务市场的违法行为等6项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给予警告,罚款744万元,没收违法所得元。
钱保科技6名责任人员因上述违法行为承担不同责任,被给予警告和罚款。钱保科技时任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罗健,总经理薛木松,合规总监池某乐,风控部风控主管罗某霞,市场部营销总监张某,清算结算部结算经理张某,分别被罚款26.3万元、20万元、11.1万元、10.9万元、10万元、5万元。
此前,中国银联业务有限公司(下称“银联业务”)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被警告、罚款55万元;时任银联业务党委委员的孙某平对公司上述行为负有责任,也受到警告、罚款5万元。银盛支付因未在特约商户信息管理系统中准确记录特约商户情况、未有效落实特约商户检查责任,被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罚款13.7万元。
这是银盛支付今年收到的第二张罚单。今年1月,银盛支付贵州分公司因未严格执行收单银行特约商户结算账户管理规定,为不符合条件的特约商户提供“T+0”资金结算服务,被没收违法所得6722.16元,罚款116万元。相关负责人李先生因对上述违法行为负有责任,也被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5万元。
继续严格监管
支付行业继续受到严格监管,反洗钱仍然是一个重点领域。
今年5月正式实施的非银行支付监管条例明确提出,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加大处罚力度,对直接责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人员,视具体情节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给予市场禁入。
《反洗钱法》也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不得与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者假名账户。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至少16家支付机构因违规受到处罚,近七成机构遭遇“双罚”。
从违法行为类型看,机构主要存在反洗钱、商户管理、支付渠道管理等方面的漏洞,除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被罚款外,部分机构还因未严格执行指定商户收单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为不符合要求的指定商户提供“T+0”资金结算服务等被罚款。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高级研究员王鹏博表示:“反洗钱仍将是2024年支付行业的重点监管领域。”他指出,目前监管对支付机构追责的要求已成标配,因此支付机构被“双罚”已成标配。而“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为客户开立匿名或假名账户”等违法行为往往容易遭遇高额罚款。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徐莉告诉记者,第三方支付机构今年以来已多次遭遇重罚,主要问题依然在于取现和反洗钱。除了商户信息不全等反洗钱问题外,由于信用卡取现手续费与商户费用价差巨大,取现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一项收入来源,这也导致其频繁遭遇罚款。
“从2024年的罚款来看,监管总体上仍然维持高压态势,支付行业的严监管还在继续。”苏溪智研高级研究员苏晓睿对记者表示,从年初支付机构被罚原因来看,违反账户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是支付机构逾越红线的“重灾区”。从业务流程来看,落实账户管理、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不仅是重要的合规工作内容,也是支付业务的关键风险防线。因此,支付机构需要高度重视合规工作,通过招募合规人才、完善内控体系、加强商户检查等方式不断提升合规水平。
王鹏博表示,支付行业严监管一直在持续,罚款数额与违法行为性质成正比。随着非银行支付监管条例的实施,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有效遏制支付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行业乱象。支付机构一方面要直面行业变化,另一方面要坚守合规发展的行业底线,加强各业务条线合规建设。
本文来自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