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小程序目前进展如何?
小程序背靠微信这个目前中国人使用量最大的社交应用,理应直接受益于9亿用户的流量,但在上线初期,微信对小程序的能力和流量入口把控过于严格,阻碍了用户习惯的养成。
大量开发者和品牌意识到这股风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具有颠覆性,于是悄然退出,小程序的口碑也跌到了冰点。外界纷纷传言张小龙落入了侦探陷阱,很多人开始对小程序指手画脚。殊不知这只是腾讯的伎俩。
01
前景如何?
第一步:带上你的“儿子”来吊起观众的胃口
在小程序发布初期,微信一直在开发普通商家小程序的能力,基本关闭了线上流量的入口,反而偏向一些特殊的小程序:1月,仅针对京东、美团、滴滴开发了关键词搜索入口;2月,微信官方为摩拜单车小程序定制了“扫一扫”功能;3月,APP分享小程序页面的能力首次开放给微信腾讯视频、QQ阅读……这些小程序的主体要么是腾讯重金投入的品牌公司,要么就是腾讯自家的产品。这不仅给了小程序各个单项能力充足的测试时间,也让普通商家看到了小程序在微信生态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巧妙借用第三方,笑脸迎人,共享蛋糕
4月,微信开放第三方平台支持小程序的能力,开始鼓励商家开发小程序。正是在这个时候,小程序“可视化”开发工具极速应用开始吸引大量没有技术团队的普通商家。7月,第三方平台的模板消息管理界面、数据分析能力等进行了升级优化,给予第三方更多的发展空间。这种大力扶持第三方平台的行为,就像公众号、微信支付刚上线时的情形一样。腾讯从来不会不遗余力地独自开发市场,而是让有共同利益的第三方服务商,一起帮助推广自己的产品项目。
步骤 3:让大品牌参与进来,并开始路演来推广你的品牌
今年的微信公开课几乎全部聚焦小程序,主要集中在深圳、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邀请了星巴克、麦当劳、蘑菇街等知名品牌的小程序团队分享成功案例。此外,9月马化腾亲自推广打车码小程序,11月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公布了小程序多项关键数据,似乎要把小程序和公众号比肩了。
第四步:包围小企业,不慌不忙站稳脚跟
最后我们来看看小程序能力开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