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1.引言1.1书写指示内容,1.说明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目的,2.标明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读者对象。1.2项目背景内容,1.项目名称,1.3定义2.项目的委托单位/提出者、开发单位及主管部门,项目的用户。内容,列出本文件所用专业术语的定义及以外文首字母表示的原文短语。1.4参考资料内容,可能包括以下资料。1.本项目经批准的计划或合同,以及上级部门的批准文件2.本项目的开发计划3.本文件各处引用的资料、标准和规范。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出版日期、出版单位或来源。2.任务概述2.1产品描述内容,1.说明本软件开发的意向、应用目标、应用范围和其他应用场合。
2.关于本软件开发的背景材料,向读者讲解。 2.说明所开发的软件与其他相关软件之间的关系。如果所开发的软件是一个较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还应说明此产品与系统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2.2用户特性内容,列出本软件的最终用户的特性,充分说明用户的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教育程度和技术专长,这是软件开发工作的重要制约因素。 2.3实现语言内容,列出本软件开发过程中要使用的开发语言。 2.4限制与约束内容,1、列出对开发工作的某些限制,如经费限制、开发期限、硬件限制等。 2、列出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某些标准或规则。 3.要求 3.1功能规定 3.1.1功能组成内容,详细说明本软件包
3. 所包含的功能。(可用功能结构图表示) 3. 1. 2 功能描述内容,依据上述所列的软件功能组成,详细描述每个功能所包含的处理、所需的输入数据,以及所产生的输出结果。可用DFD来表示。 3. 2 性能要求 3. 2. 1 准确性内容,描述对软件输入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可能包括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 3. 2. 2 时间特性内容,描述对软件的时间特性要求,如a.响应时间;b.更新处理时间;c.数据转换传输时间;d.运行时间。 3. 2. 3 适应性/灵活性内容,描述当操作模式、运行环境、与其他软件的接口、开发计划发生变化时,应具备的适应性。 3. 3 输入输出要求 3. 3.1 系统所要使用的静态数据内容:
4.提供静态数据以供控制或参考。 3.3.2本系统所涉及的动态数据:提供本系统所涉及的动态输入数据和动态输出数据。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3.4.1数据采集要求:数据采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a.输入源;b.输入媒介与设备;c.接收者;d.输出媒介与设备;e.数据值的范围;f.维度;g.更新和处理频率。 数据采集处理内容:制定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的专门规定,包括:a.适用的数据格式;b.预定的数据通讯媒介;c.输入的时间要求。 数据存储要求内容:提供所要使用的数据存储文件/数据库的名称、使用频率、访问能力和存储的数据内容。 3.4.4数据字典内容:列出软件中出现的所有数据
5.组件,并加以说明。 3.5 故障处理要求 内容:列举软件、硬件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其对各项性能的影响,并说明故障处理的要求。 3.6 其他特殊要求 3.6.1 可用性: 内容:定义某些要求(如检查点、恢复方式和可重启性等)来确保软件的可用性。 3.6.2 安全性: 内容:说明如何保护软件,防止被意外的或者恶意的访问、使用、修改或泄露。 3.6.3 可维护性: 内容:说明使软件可维护的某些要求。 3.6.4 可移植性: 内容:说明软件与软硬件环境的兼容性,其从一个环境移植到另一个环境的约束条件等。 4. 操作环境规定 4.1 用户界面 内容:说明为方便用户而提出的对软件及用户界面的要求。例如:屏幕格式、报表格式、菜单格式、输入输出时间、功能键的使用等。 4.2 硬件接口内容:说明本软件与硬件之间各个接口的逻辑特性及运行本软件的硬件特性。例如:列出运行本软件所需的硬件,说明新增设备及其特殊功能,包括a.处理器型号、内存,b.外存容量、在线或离线、介质及其存储格式、设备型号及数量,c.输入输出设备型号及数量、在线或离线、数据通讯设备型号及数量等。4.3 软件接口内容,说明运行本软件的软件环境特性,确定本软件与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并提供其名称、版本号等(包括要使用的操作系统、编译器,或汇编、程序、测试支持软件等)。4.4 通讯接口内容,说明本软件的各种通讯接口,如LAX协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