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2017年1月9日发布的小程序,看似性格冷淡,不准干这干那,谁也不知道允许干什么。难免有人吐槽张小龙的前戏太长,长到很多人都得了小程序狂魔。
这两天小程序的举动,就像张小龙在东莞的某个夜晚,在放音乐、唱歌一波之后,最后拿出杜蕾斯,准备来个高潮。
于是就出现了今年27、28号发布两个版本的奇怪现象:重磅消息!小程序新增6大能力!玩硬件、领卡券,小程序又有新能力了!第二天又开始惊呼:我们要做小程序第三方平台了!
我倾向于认为,这一波小程序并不是像很多媒体说的“微信向流量屈服”或者“微信失去了让人惊艳的能力”。相反,这里面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很基础的产品方法论在里面。
所以我觉得东莞以后可以成为产品经理的圣地,大家可以组团去朝圣,学习“正宗”的产品思维。
1.新增7大功能,精选这12个小程序
微信公开课公众号连续两天公布了以下功能,具体如下:
我们还列出了官方指定在微信公开课中展示的小程序:
两个多月前赞扬小程序,之后批评,今天又称赞的三批人,很可能是同一批人。
没有丰富的案例、没有合适的切入点、没有病毒式营销的方式,这些原因让很多人在一开始就判了小程序死刑。
小程序的出发点是接管服务号,完成“微信连接一切”的愿景,微信想引导用户挖掘更多线下的流量和场景,这本身没有错,线上获客成本极高也是事实。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可以看到开发者和平台的努力。
在Copy阶段,大家对小程序生态还比较陌生,这个阶段出现的小程序大多直接抄袭了原生APP的功能。
工具阶段场景是目前尝试最多的场景,日程管理、排队、选股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开发的。原因之一是大家在生态还不熟悉的时候,会本能地选择熟悉的场景(线上)去寻找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最近新增的三种官方联系方式(菜单、模板消息、通知),包括对个人开发者开放的新功能,对现阶段的开发者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现阶段是微信小程序的初衷:盘活线下流量、连接线下场景。有人说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程序已经失败了,其实从今天公布的示范案例来看,并没有。农行小额信贷、老香记外卖、周黑鸭、好吃无需等案例都在探索新的线下场景,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二维码兼容、蓝牙接口、会员卡、优惠券等功能的开放也表明现阶段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我们相信,这种不断被“打脸”、在观众眼里被骂“没有节制”的过程,是做一个产品从0到1的必经阶段。
原因大概在于,首批尝试小程序的人更熟悉To C的玩法和线上场景,对线下场景却不那么熟悉。虽然查快递、查公交地铁时刻表等一些线下小场景已经落地,但想要看到更多优秀的线下场景,可能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
2.“缺乏约束”的根源是什么?
1.灰度扩展
最开始小程序的定位是对接未被发现的线下场景,不能长按二维码进入,也不能转发朋友圈,当时微信想逼迫开发者去寻找更多新的线下场景。
前面我们说过,这批开发者和之前做原生应用的那批开发者没什么区别,擅长线上,不熟悉线下。不过微信并没有堵住线上的路,在近期公布的新功能中,“可通过模板消息、自定义菜单、公众号通知等方式触达用户”、“App链接可分享为小程序”完全可以让开发者脱离线下场景,不依赖过渡性营销,通过订阅号获取用户。
其实,微信对小程序的定位一直不太明确,如果坚持是线下场景,为何会在内测时做选股、腾讯视频等小程序?灰度放量曾经是腾讯产品的惯用手法,微信此前在群组收费、群组管理等方面的尝试也与此有一定相似之处。
现在做互联网产品,更像是一种服务,先伸出手去刺激一些用户,看看他们的反馈,如果好,随时可以打开功能的闸门,腾讯就有这样的能力,要知道张小龙最得意的两款产品微信和QQ邮箱,也是这样“灰度”的。
从微信公开课上公布的12个典型案例来看,小程序的定位略有变化,在继续探索线下场景的同时,也鼓励剩余的线上场景发展。
所以你看,做产品就是一个打自己脸的过程,产品之神也不例外。
2. 开放合作
马化腾多次强调,腾讯要搭建好平台,成为互联网的连接者。通过最大程度地扩大协作,把互联网上很多恶性竞争转化为协同创新。大平台会承担起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创业的成本和负担会大大降低,大家就能更加专注于最核心的创新。
于是这次,微信小程序又搞出重磅新闻:“小程序第三方平台”和“附近的小程序”
简单来说,小程序第三方平台就是各类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类似公众号时代的各类排版师、微店。有了这样的平台,未来电商、餐饮、旅游等领域可能会涌现出各类小程序解决方案,让没有技术能力的商家开店也会更加便捷。
对于开发者来说,有了统一的界面、统一的平台,小程序第三方平台可以充当与商家对接的中介。我曾经见过一个青年旅馆的老板,需要创建一个服务号,她不懂技术,又不会沟通,就花了好几千块钱请人帮她做需求、做开发。现在,小程序第三方平台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小程序已开通“附近门店”申请入口
“附近的小程序”功能的开通,让用户可以更加便捷地发现小程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小程序商店和搜索不会成为发现新小程序的主流方式,尤其是前者。试想一下,未来你会多久打开App主动搜索安装App?就算安装了,你还会觉得注册、填写手机号、接收验证码很麻烦吗?通过附近的小程序,用户可以在微信内快速找到附近的小程序和服务,也能帮助线下商家更直接地触达用户。
虽然微信小程序平台还未正式发布,但腾讯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降低创业成本和负担,让大家更专注于核心创新。未来这对于商家和开发者来说都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3. 找到平衡点
商家希望消费者用完产品后不要离开,而是下次再来;
公司不希望用户使用完他们的设备后就离开;
小程序想要用完就走;
在我的理解中,“用完即走”更像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当我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应该在”的感觉。
以下以两种产品为例:
如果摩拜单车想在用户骑行前或者骑行后提供一些延伸服务,那么用完车就走这种做法并不是一个好主意。至少目前来看,用户解锁单车之后,直到用户下次需要时才会打开,用户在产品中的停留时间很低。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这款产品的想象力就会大打折扣。
对于我们来说,搜索结果的好坏是通过用户是否尽快离开来评价的,因为这意味着用户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产品完美地解决了用户的问题。
此次,微信开放了“向个人开发者开放应用”、“通过菜单、模板消息、通知等方式触达用户”等功能,有人认为这是战略妥协,由服务线下场景转向逐步走向订阅号。
但这种妥协或许也是一种对平衡点的考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目标用户(线下商家)的积极性,而不成为流量盗贼的工具。
3. 尝试的机会越多,获胜的机会就越大
如果说去年互联网行业是短跑的人,那么今年则是奔波于山川之间的人——人们甚至不知道怎么跑,也不知道要跑到哪里去。所以在微信这个日活用户量达8亿的生态里,只要小程序有什么动静,大家都想去试一试。
小程序如果一直和以前一样的话,可能会慢慢消亡,但依托腾讯体系恐怖的迭代能力,或许这个产品能够变得更加伟大。
正如微信研发团队一直坚信的那样:在互联网开发中,如果一个团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尝试更多的机会并不断改进,那么就会有更大的获胜机会。
这句话或许不仅是微信对自己说的,也是对微信地盘上的玩家说的。
所以请给它和你自己一些时间,以防下一个版本成功。
【快手】是江智发展旗下移动营销服务平台,公司自成立以来,逐步形成集流量广告营销平台(公众号流量营销、手机QQ流量营销、QQ空间流量营销)、快手(国内最大的小程序开发者论坛)、快手号(公众号大数据分析)为一体的全方位营销服务品牌,为全体移动互联网及微信公众号用户提供整合营销服务。
作为移动互联网流量营销推广的先行者,【宽边】汇聚优质自媒体及大量传统媒体资源,推动广告裂变式传播,助力实现营销简单化、变现价值最大化。
公司成立于2015年,一年多时间完成4轮多融资,并成功挂牌新三板,即将发展(代码:)。
长按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