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周时间,微信连续发布两项新规,一是微信支付取消商户2万元押金,二是微信昨晚在“钱包”栏目新增“刷卡”功能。虽然微信团队并未以官宣的形式公布这两项新规,但却在市场和主流媒体中广为流传,并得到业内人士的证实。可以看出,微信以极其低调的方式,从社交领域向电商领域的转型下了很大功夫,虽然方式比较委婉,但步伐很快,心情很急迫。从开设微信小店到取消2万元押金,笔者认为,微信电商已经完成了从1.0到2.0的快速升级。
布局阶段:微店为商家打开第一扇门
微信为京东提供了“购物”的初级入口,但大约一周后,微信就正式宣布推出“微店”。这在普通人眼中显然违背商业道德,但微信却不得不承受这个污名。首先,单纯依靠京东购物入口,何时能像淘宝一样积累千万商家还是未知数;其次,“BAT”移动电商巨头均未崛起,微信是助力腾讯登基的最佳法宝,腾讯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机会。或许最开始微信只想为商家提供店铺管理、快捷开店功能,而将一些深度开发和行业解决方案交给了微盟、口袋通、微客来等微信第三方服务商。
纵观微信第三方在开发领域的发展,微信并不满足于成果,大部分第三方还停留在营销卖模板的阶段,没有服务和运营的意识,完全违背了张小龙“微信不是营销工具”的初衷。微信一方面牢牢把握了京东购物这个中心化的入口,另一方面微信在去中心化,利用微信小店为开通服务号的用户提供更多的机会。携手京东,引导企业利用服务号做垂直电商,微信从未放弃做B2C平台的决心。
防御阶段:取消押金,继续招揽生意
对于前段时间被媒体热议的百度“直号”,微信一直保持沉默。微信在日均搜索量过亿、月活跃用户超过5亿的百度手机搜索上似乎有些弱势。微信虽然有8亿手机用户、4.38亿月活跃用户,但面对百度的突然进攻还是有些胆怯。面对企业用户基础不稳,商家无法获取自身流量,用户粘性不强,随时可能转投“直号”,微信不得不下调门槛,取消2万押金。
如果说微信小店之前是起到装饰作用的话,现在则起到了交易作用。微信取消押金的举动,不仅盘活了现有的商家数量,还能吸引更多的新企业用户。可以说微信的这一举动非常聪明,这也是很多小商家期待的结果。如果微信能在流量导入方面给小商家带来可观的收益,微信电商的步伐会更快。

进攻阶段:增加“刷卡”功能,培养用户支付习惯
虽然微信已经完成了支付结算的闭环,但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并不理想。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支付宝占据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额的48.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财付通以19.8%的份额排名第二。虽然移动电商是未来的趋势,但如果没有人推动,没有利益的刺激,我相信这个趋势会以一种非常缓慢的形式到来。
“微信商店+基础交易系统+第三方服务商+微信支付+广点通+大数据”,从交易闭环的角度看,微信实现电商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微信支付”落地。换言之,微信如何引导更多用户养成使用微信支付的习惯?无论是此前上线的“当面转账”功能,还是昨日新增的“刷卡”功能,无一不透露出微信在支付上的苦衷。有分析人士认为,“微信此举意在争夺线下支付市场,这将是微信真正落实传统行业转型的重要一步。”
微信支付确实会改变传统行业,但如果不能推出优于支付宝的功能,那么天猫在移动电商领域击败淘宝的机会就很小。
反攻阶段:微信与淘宝将展开殊死搏斗?
现在讨论微信淘宝之争似乎为时过早,毕竟微信做电商才一年多,而淘宝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不确定性,才让这么多行业被颠覆、重新洗牌。有评论认为,微信做电商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首先,微信本身还没想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怎么赚钱;其次,微信如何平衡社交与电商的关系(只能走拍拍的老路);最后,微信支付缺乏场景化,用户无法随时随地使用。
在我看来,这三个问题中最难的是如何平衡社交和电商的关系。其他的问题微信似乎不需要自己去解决。至于怎么赚钱,我想就算微信自己没搞清楚,其他企业用户也会帮微信想办法的,就像当年的淘宝一样。随着4G网络的普及和wifi的普及,场景化的问题也会解决,微信电商化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