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银行业来说,增加客户资产和产品保值是首要目标。那么,银行如何制定企业微信年度营销目标呢?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这一问题。
上一篇我们讲了企业微信在整个银行渠道的发展作用,受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客户柜台到访率低、离网趋势加快等客观因素影响,银行获客、经营面临多方面压力,内外部经营环境和客户服务需求的变化给银行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也催生了新的竞争格局。
在这样的整体发展背景下,银行整体的企业转型基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原来的传统模式到现在的数字化时代,从网点的店内营销到现在的线上精准触达,在有效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的同时,也赋能银行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
这其中,银行通过企业微信进行线上客户触达尤为重要,虽然老牌银行在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也拥有不少招牌营销手段,但随着客户服务需求的升级,这些传统线上渠道的一些弊端也暴露出来,比如无法判断客户是否触达、无法提供灵活、及时、有效的客户服务等。
这些所造成的服务缺口,是整个银行市场产品同质化、客户到店率低的背景下的转型机会。谁抓住了客户的时间和服务信任,谁就能在这个市场打开新的机会。通过企业微信增加客户连接点,提高银行与客户互动的频率。企业微信逐渐成为数字时代银行建立客户连接、增强客户粘性、提高营销转化的重要工具。
对于企业来说,在接受一个新兴的工具去适应整体业务转型的时候,首先要关注的是这个东西能给我带来什么,能帮助我们实现什么目标。所以目标是首先要考虑的,目标明确了,后续的进展才有推进的余地。
在银行业,首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客户的资产和产品持有量,当然这也是一个连带的步骤,客户的产品持有量增加了,他在银行的资产也一定会增加。
1、企业微信可以提升哪些数据指标?
我们先来看银行企业微信转型营销具体能提升哪些业务目标。我一直认为,一切营销的最终目标都是由运营的人为操作决定的。也就是说,不管是企业微信还是其他工具,这个东西最终能帮助我们实现什么目标,能提升什么绩效,都是由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运营手段来决定的。
其实企业微信的运营模式只有两种,也是私域常见的模式,一种是1V1运营模式,即在线客服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服务;一种是群体运营,即对某些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客户进行分组、分类。
商业银行通常以零售客户为切入点,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客户特征以及数字化运营要求等采取不同的小微企业运营模式和组织方式。
不管是1v1还是团体运营,这个过程中我们给客户投放的课件内容,可以结合我们想要实现目的的产品进行设计,然后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投放更加符合的内容。长远来看,客户从我们这里了解到的信息越多,信任度就越高,自然后期的转化率也就越高。
一家银行的业务指标无非就是AUM的增幅、持有产品的增幅、卡绑定率等等。所以我们在微信客户运营的时候,应该多引入和推荐投资教育相关的产品,比如社交活动中的曝光、朋友圈的日常推荐、私信的精准触达,再结合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多种形式的有效触达。长期积累,客户对产品的了解和熟悉度会提升,后期的转化认知度也会更高。
2.企业微信数据案例
这里我们来看一个国有银行总行层面的小微试点项目,项目启动前我们明确了需要完善的具体业务指标,比如AUM、第三方卡绑定、参与率等。
确定目标之后,我们就会据此设计线上微信账号经理要投放给客户的内容,比如今天发一个产品促销活动,明天发一个绑定卡片活动。
当然,单纯发相关内容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这样就能达到业务提升的效果,那这件事就变成了纯粹的微信内容发布,自然就没那么简单了。
在内容投放方面,我们首先从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等更适合向客户推送内容的渠道寻找相关活动,然后根据每个活动的卖点设计文案,并根据1v1、朋友圈等不同场景,编辑不同的适配文案。
通过围绕活动的卖点去曝光给客户,他们自然就不会那么抗拒产品,甚至可能根据产品内容去设计活动。比如可以在群里做一个问答活动,根据产品的卖点去设计问答内容推送给客户。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客户其实也会对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等到有后续需求的时候,或许就能直接成交。
文案设计好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妥善管理客户的时间。资产转化自然是1v1操作效果最好,但也不能天天发群发推送,会打扰到客户。所以单周内容设计方面,一般建议联系客户2次左右,是比较正常的水平。具体设计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和业务更新情况。
通过这些内容的设计,我们在整个项目开展一个月后回顾数据的时候,对比了行业数据和加了微信的客户和没加微信的客户,基本上当时设定的每一个指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都是提升了20%以上。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项目的案例资料,比如注重客户激活,构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整体的客户粘性;还有针对长尾客群的精准营销,提高银行整体的客户资产等等。这些在我之前的内容里已经单独分享过了,有兴趣的可以看前面。
3. 如何正确设定企业微信指标,赋能银行战略目标
我们回到这个话题最初的问题,银行全年的企业微信营销目标到底是如何制定的?其实之前我已经铺垫了企业微信的背景,也提供了相关的数据案例,也跟大家介绍过企业微信其实能够帮助银行提升各项产品的业务指标。我更多想表达的是,最终的业务指标是可以根据我们的运营思维来确定的。
至于具体目标如何制定,我觉得应该根据银行实际的经营战略指标,比如AUM、每月的手机银行活动、产品改进等。
当然,企业微信其实只是一个客户触达营销的渠道,只有当客户池达到一定规模,效果才会逐渐显现出来。所以在前端的目标设定上,我觉得可以从员工使用率、客户覆盖率两个维度来推进相应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可以分解成很多小的目标,比如在新增客户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阶段目标确定需要触达多少个客户,需要成功新增多少个有效客户。
只有达成当前客户量目标后,企业微观运营才能与实际经营指标挂钩,否则,没有人推动,就没有指标的提升。
但从最终的小微总体战略目标上来说,我们一定会按照银行内部的最终业务指标来推进,并且用这个最终目标来倒推之前的阶段性目标,这样一步步推进,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