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头像背后的心理学:它能反映出我们的性格吗?

2024-06-16
来源:网络整理

文:陈武|《一心心理学》专栏作家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微信头像。

有人喜欢用美美的自拍照,有人喜欢用风景照,有人想发情侣照。

其他一些:

(这是什么意思?)

(一度把我的强迫症逼疯了……)

在社交刚开始的时候,用户通常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友谊建立网上社交联系,人们经常使用自己的照片作为头像。

相反,它更像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交网络,所以很少有人在上面使用真实的个人资料照片。

那么问题来了:微信上的头像究竟透露出了主人的什么心理?

▼▼▼

我们的个人资料图片可以反映我们的个性

➤ 自我与非自我。

这里的自我指的是自己在头像中的凸显程度,直观上可以理解为头像主人的脸部在整个头像图片中所占的比例,脸部越大,自我越凸显。

◆ 从外貌角度,那些比较突出自己,或者脸部在头像中占比较大的,虽然客观颜值可能不是最高的,但是主观颜值很高,对自己的外貌很有信心。

◆ 相反,离镜头远的人就一定不漂亮吗?不一定。相比于头像中脸部占比较大的,脸部占比较小的或者完全不露脸的人(比如下图中的侧面或者背影)往往更加优雅。

◆ 其次,一般来说,脸部距离镜头越近,表达欲望越强烈,性格外向活泼,朋友圈也更活跃。一方面,他们可能自我意识强,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容易受他人影响。

➤ 具体与抽象。

有的头像很具体,色彩鲜艳,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有的人的头像比较抽象,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

◆ 虚拟形象越具体,虚拟形象主人的年龄或者心理年龄可能越年轻,思维可能越简单,行为可能越直接。

◆ 虚拟形象越抽象,代表虚拟形象主人的年龄或心智可能越老,性格内敛、包容,思维复杂,显得更加成熟老练。

◆ 其次,头像越具体,主人的人际关系可能越简单、纯粹,社交圈子可能越小,或者圈子里的人相对来说越同质化。

◆ 越抽象的虚拟形象,主人接触的人可能越多,但真正亲近的人却不多。其实有时候,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抽象虚拟形象的主人,或许精神世界更丰富,信仰更坚定,坚持更坚定。

➤ 激情与沉闷。

有些头像第一眼就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比如可爱的猫咪狗狗,颜色比较鲜明;有些头像第一眼就给人一种距离感,比如憔悴的骷髅,颜色比较暗淡。

◆ 头像颜色越深的人,性格越孤僻、严肃,不爱与人交往,甚至有点孤僻,对人冷淡,不友善。

◆ 头像越热情,主人就越随和,容易亲近,喜欢笑。他们可能不是很外向,但如果你深入了解他们,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很好,充满希望,真诚善良。

当然,如果只看头像的一个方面,可能就不是如上文所述了,试着从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 如果角色形象非常自我、具体、阴暗,则该人不健康的风险较高,容易产生怨恨情绪,人际关系较差。相反,如果角色形象不自我、比较抽象、热情,则该人很可能是暖男或清新女神。

看完这篇文章,你是否想看看自己好友的头像呢?

经常更换头像的人是什么样的性格?

有的人头像万年不变,有的人却喜欢频繁更换头像,这些频繁更换头像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呢?

◆ 稳定性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阅历越丰富,性格越稳定成熟,更换头像的频率就越低,反之,年龄越小,更换头像的频率就越高。

◆ 和踏实紧密相关的另一个方面是责任感。责任感需要脚踏实地,不能任性。当别人给你任务时,你能让他们有信心,这就是责任感。如果你频繁更换头像,别人很容易觉得你没有责任感,太随意了。

◆ 频繁更换头像反映出你的性格,是多变性格。本质上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比如外向有外向的优点,内向也有内向的优点。最怕的就是不稳定的性格,不稳定的性格也是一种性格,是多变性格。

◆ 除了性格多变外,在一段时间内频繁更换头像的人也可能情绪不稳定。

◆ 另外,经常更换头像的人可能性格很完美,因为要找到一张自己喜欢的头像真的很难!

如果你性格成熟稳重,近期情绪稳定,也不是完美主义者,但却频繁更换头像,那只能说明你: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