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解读:腾讯如何从无名小辈成长为网络巨头?

2024-06-16
来源:网络整理

大家好,我是晓波读书,今天继续为大家解读的书籍是:《腾讯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史》。

01

这本书主要分三个阶段讲述了腾讯的故事。

第一阶段:腾讯初创期。作为一个初创初期苦苦探索的无名小卒,腾讯是如何为自己奠定基础的?

第二阶段是:腾讯的成长期,腾讯是如何应对淘宝、、雅虎、MSN的挑战的?

第三个关键点是:转型期的腾讯。在QQ一统互联网、市场发展顺利的时候,是什么促使腾讯调整内部战略方向,成为现在QQ和微信两条腿走路的互联网巨头?

上面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容我们已经分享完毕,接下来我们继续分享上一部分的内容:腾讯是如何成为如今靠QQ和微信两条腿走路的互联网巨头的?

02

2010年3月5日,QQ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1亿,这个数字马化腾曾以为,自己这辈子可能都看不到了。2010年中报显示,腾讯半年利润37亿元,百度约13亿元,阿里巴巴约10亿元,搜狐约6亿元,新浪约3.5亿元。腾讯的高速发展和抢地盘策略,让同行感受到了严重的危机感,腾讯的危机也在这种全行业的焦虑中爆发。

对腾讯的各种不满情绪泛滥,业界流传着腾讯的三宗罪:

一是只模仿,不创新;

第二,走自己的路,不给别人留路;

三是垄断平台拒绝开放。

甚至有记者专门写了一篇名为《该死的腾讯》的文章,直接指责腾讯抄袭。马化腾原本以为“该死的腾讯”就是最高级别的攻击,但随后的“3Q大战”彻底刷新了他的认知。很多朋友可能还记得2010年奇虎360杀毒和腾讯的那场大战。作者在书中介绍,奇虎360的创始人是流氓软件的教父之一,他首创的插件模式大行其道,当时大多数电脑用户总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安装很多软件。有一段时间,QQ医生借助QQ平台的推广,市场份额迅速上升。

此时360不可避免地与QQ医生发生了冲突,在与腾讯和解无果后,360开始向用户推荐360隐私保护器、通知QQ侵犯用户隐私、在新浪微博上发文嘲讽腾讯抄袭等。腾讯最初也采取了弹窗回复、法律诉讼、联盟扶持等措施,但效果并不好,舆论反而倾向于认为腾讯是在欺负弱者。

随后,360又推出QQ保镖,宣称这款软件可以检测并查杀QQ中侵犯隐私的木马。但腾讯的技术人员很快发现,QQ保镖是一款可以拦截QQ用户数据的非法外挂软件。腾讯随即向公安部门报案,希望通过司法部门的介入,制止360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此时QQ保镖已经拦截了2000万QQ用户,腾讯无奈宣布与360不兼容,已安装360的QQ用户必须卸载QQ。

03

虽然腾讯赢得了这场官司,但网络舆论始终不偏向腾讯。经过这一战,马化腾似乎意识到了问题,他开始重新思考腾讯的平台战略和公众属性,并开始注重腾讯的对外沟通。作者在书中说,这场战斗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马化腾的性格。身边的人说他突然变得很喜欢与人交流,谈论的话题也和以前大不相同,甚至邀请媒体​​和专家参加腾讯的内部会议,分享公关和沟通技巧。

2010年底,马化腾出席中国商业领袖年会,他很少发表自己的商业理念,但他不仅准备了演讲稿,还学会了幽默自嘲。这次演讲后来被媒体总结为马化腾八大原则。演讲最后,马化腾宣布腾讯进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准备期。在此期间,腾讯开始提倡开放共享,对第三方合作伙伴无条件开放。数据显示,2010年,腾讯总营收200亿元,分配给第三方合作伙伴的金额高达40亿元。

04

即便在微信火爆之后,腾讯依然保持着开放的态度,把微信的很多入口环节交给了第三方服务商。比如美团、京东这样的合作伙伴。虽然微信在成长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竞争对手,但随着朋友圈、公众号、微信红包等战略性产品的诞生,微信迅速成长为创世纪APP。它的光芒盖过了互联网所有其他的创新。在刚刚结束的2019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宣布微信日活跃用户突破10亿,这是我国互联网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来没有一个产品达到过这一点。微信之父张小龙对产品经理有五点解读:

一是要对趋势变化保持敏感;

张小龙微信创业故事_微信张小龙的创业故事_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创业经历

第二是感知用户的需求;

三是产品的海量实践;

四是日常生活中知识的积累,宽泛但不专业;

第五,要有负责任的态度。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虽然张小龙被称为微信之父,但微信的成功仍然是马化腾的胜利。马化腾在公司里被称为邮件狂人。一位程序员曾说,他半夜两点给马化腾发了一封邮件,本来准备洗澡睡觉,没想到20分钟后就收到了马化腾的回复,有产品修改建议。这位腾讯CEO几乎亲自参与了所有产品的开发,并通过发邮件来指导工作。

05

作者还总结了马化腾带领腾讯走向成功的七大武器:

第一个产品是极简主义。

二、用户驱动策略。

第三个内部赛马机制,

第四个反复试验的策略,

第五种生态发展模式,

六是资本整合能力,

第七,注重创业初心。

作者还在书中列举了马化腾掌握产品的几种方法,比如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使用一款产品、经常潜水在论坛、及时纠正用户报告的问题等。

腾讯如今已从什么都做,转变为经营社交平台和数字内容两大核心业务。马化腾的“连接一切”和“互联网+”模式在这里找到了发展的条件和空间。此外,2014年,腾讯入股深圳前海微众银行30%的股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民营资本首次获准进入银行业。被植入金融基因的腾讯,接下来会成为怎样的公司?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已经很好,但应该更好。

通过聆听腾讯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公司从无名小卒成长为行业巨头的整个过程。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腾讯的成功故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个故事其实可以给我们一些人生和创业的借鉴,让我们去理解和体验在人生和创业过程中如何做出选择。

好了,这本书的内容就这么多了,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本书的要点。

首先我们讲了腾讯早期的故事,创始人马化腾在创业初期是如何积累资源的,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立腾讯的。腾讯创业初期,主要产品搁浅,资金严重匮乏,QQ的诞生并没有给腾讯带来任何收益。后来经过几位创始人的不断努力,找到了风险投资,QQ在技术上越来越完善,并逐渐摸索出一条变现渠道,这才让腾讯在创业初期站稳了脚跟。

其次我们讲了腾讯发展的故事,随着QQ用户的增加,腾讯在这期间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竞争对手接踵而至,实力最强的MSN也与腾讯争夺市场,面对比自己更强大的敌人。作为领头人的马化腾始终从容应对,不断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完善产品,最终克服了被中国移动驱逐的危机,战胜了对手。

最后我们讲到了腾讯的转型期,在刻意抄袭、拒绝开放的状态下,腾讯遭受了行业对手和舆论压力的双重打击。在受到打击之后,腾讯及时调整策略,随机应变,创造了更大的成功。这里我们也给大家讲了腾讯的产品策略,以及马化腾成功的七大秘密武器。希望今天讲到的这些,能帮助大家了解真实的腾讯,并从中获得一些帮助。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稍后我会对这本书的最后部分进行解读,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晓波读书”或者分享给你们的朋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