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洗牌正在加速。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最新发布的2024年新增支付收单外包服务机构登记名单显示,共有762家支付收单外包服务机构通过登记。此外,包括天翼电商、北京五八满信、易智付、海南满云软件等多家支付聚合机构正拟取消登记资格。
“预计多家支付聚合公司将被取消注册资格,有的是因为合规因素被清场,有的是因为在市场上没能站稳脚跟而退出。”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我国支付行业的变化,“必须有注册才能开展业务”的趋势日益凸显,未来已注册的支付收单外包服务机构仍需以合规为底线,利用自身资源进入支付领域。
取消备案资格
所谓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是指经市场监管机构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设立,接受收单机构委托,承接非核心收单业务并提供相应服务的机构,其业务类型包括特约商户推荐、受理标识加贴、特约商户维护、受理终端部署维护、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等业务类型。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8日,已有2.49万余家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完成备案,达家。其中,聚合支付机构534家。支付清算协会已对260余家收单外包机构取消备案,备案状态显示为无效。另外,12家机构的备案名称中标注有ST字样,备案状态显示为拟取消状态。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最新发布的2024年新增支付收单外包服务机构登记名单显示,共有762家支付收单外包服务机构通过登记。此外,包括天翼电商、北京五八满信、易智付、海南满云软件等多家支付聚合机构正拟取消登记资格。
浙江大学国际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记者,由于这些支付收款外包服务机构业务量较小,且没有打开市场,有的已经退出,有的则存在一些合规问题,为了逃避合规监管,注销登记,退出行业。
金融科技专家苏晓睿告诉记者,近年来,支付领域收单外包服务备案进程不断加快,已有一定数量的机构入局。但备案状态只能反映某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状况,进入备案并不意味着长久之计。拟取消备案资格意味着该机构存在合规缺陷,需被清理出局。
博通咨询高级分析师王鹏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天翼电商、北京58满信、易智付、海南满云软件等多家聚合支付机构正计划取消注册资格,它们的理由不一,有的因违规经营外包业务被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有的因为专注于自身跨境支付、线上互联网支付主业而未实际开展线下聚合支付业务,且在注册有效期届满前未重新提交注册申请。
行业洗牌加速
随着央行不断优化支付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特定业务、存在重大违规行为的支付机构将被加速出局。与之相应,收单外包服务机构也将加速洗牌。去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收单机构加强外包业务管理提出了八项要求,包括加强信息登记、有序推进备案、加强风险防控等。
备案方面,《意见》提出,2023年9月30日前,收购机构合作外包机构总体备案完成率应达到90%以上;《意见》发布之日起一年内,现有合作外包机构应100%完成备案。逾期未达到上述比例要求的,相关收购机构将被视为不具备外包业务基础管理能力。
“一机一码”推行加速,灰色行业成本端逐步提升,对外包服务商而言,合规要求更高,行业门槛将逐步提高,头部集中度加速提升。强化支付收款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制度,传递出大力整顿支付收款外包市场、致力于支付收款外包市场合规发展的意图。”王鹏博表示,外包服务商其实是支付行业的毛细血管,是能直接接触商户的最底层机构,建议外包机构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合规建设,努力向金融科技方向拓展增值服务。
盘和林认为,支付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正在整合,支付收单行业开始规模化,行业集聚效应凸显。备案制的目的是促进支付收单服务机构信息透明化,提高监管效率。“我们可以通过重组兼并扩大规模,增加支付收单服务的应用场景,也可以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获取互联网用户流量,扩大规模。总之,规模是支付收单领域的关键。”
随着我国支付行业变化,“必须有证才能办业务”的趋势愈发凸显,支付收单外包机构的合规运营愈发重要。在苏晓瑞看来,未来支付牌照的续期总体将保持稳定,加强支付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制度,一方面有利于为支付收单服务行业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为持牌机构选择合作伙伴提供具体思路。
面对当下的行业发展,苏晓睿认为,支付作为金融领域的基础业务之一,并不会因为机构的退出、行业的优胜劣汰而改变自身的价值。未来被收购的已备案支付外包服务机构,仍需以合规为底线,以优质服务小微商户和消费者为宗旨,通过自身资源切入支付细分领域,以口碑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