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自动扣款成诱导消费元凶,用户权益如何保障?

2024-06-21
来源:网络整理

今年5月,中消协发布《2024年一季度全国消协接到投诉分析》,免密码支付、自动扣款成为诱导消费的罪魁祸首。一些网络保险销售广告以低价或免费为诱饵,诱导消费者购买或体验,然后不断自动扣钱;一些短视频平台推送怪异夸张的“微短剧”,诱导观众以极低价格观看并默认启用免密码支付、自动播放下一集、按集扣费。

截至5月底,网络投诉平台“黑猫投诉”累计投诉中,包含“免密码支付”搜索词的投诉近5万件,涉及多家网络平台和应用,大量投诉反映用户在不知情或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私自”开通免密码支付,部分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款、被盗号。

警惕套路,警惕陷阱

推广免密码支付和自动续费

许多网站和企业都有各种花招

消费者应警惕这些骗局

避免“陷阱”↓

警惕默认激活,以防止“悄无声息”地发生扣款

“不查不知道,查了才知道。”魏先生近日查看支付宝,意外发现,自己已与出租车平台、共享单车平台、停车服务平台、电商平台等10多家机构签订了免密支付或自动扣款服务合同。

专家提醒,一些网站或应用往往在支付页面自动勾选免密码支付选项,并使用“0元订单”、“超快支付”等模糊表述误导客户。相关免密码支付提示字体较小、颜色较浅,用户一不小心就会被“强制同意”。

警惕“价格杀手”,远离首月低价、次月高价

免密码支付一般与自动续费配合开通,支付通道无需验证会员账户密码、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等信息,直接从用户绑定的账户中扣除下一周期的费用。

一名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留言称,自己购买了某音乐APP首月会员0.88元,默认自动续费,次月自动扣款时发现会员价格已变成15元/月。

记得逐个关闭每个端口,并且不要费心禁用免密码支付

相比简单几步开通,免密支付的取消相对复杂,部分平台或应用上,消费者若想取消免密支付,会被反复“劝说”,询问关闭原因、承诺持续改进,自动续费一键开通,取消则要N次。

来自北京的庄女士称,她曾订购了一款云存储服务的包月服务,并立即通过App关闭了自动续订,但次月还是收到了扣费信息。她联系客服后得知,除了在App上取消续订外,如果是通过苹果订阅渠道开通的,还需要在苹果账户里取消订阅;如果是通过支付宝、微信购买的,则需要在对应App里进行取消操作。

如何关闭“免密码支付”

微信关闭“免密码支付”功能是这样的:

步骤1:打开微信,点击底部最右侧的【我】,然后点击顶部的【服务】。

第二步:点击【钱包】,进入钱包界面。

密码支付怎么改_密码支付改成指纹支付_怎么改支付密码

第三步:点击下方的【支付设置】,然后点击【免密码支付】,这里可以选择需要关闭的项目。

支付宝关闭“免密码支付”功能是这样:

步骤1:打开支付宝,点击右下角的【我的】,再点击右上角的【支付设置】。

第二步:在设置界面,找到并点击【支付设置】。

第三步:点击【免密码支付/自动扣款】,然后可以选择关闭小额免密码支付,看看有哪些第三方软件使用了这项服务。

美团和抖音等应用

也提供

在相关支付功能页面

手动禁用“免密码支付”功能

提醒

数字时代,“免密码支付”给大家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但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大家应增强对支付安全的重视。

使用“免密码支付”功能时,还应启用手机锁屏密码和支付应用程序的双重验证功能,以加强安全保障。

切记不要随意向他人展示或发送您的付款代码或收据代码。

快速检查是否有

『开通』免密码支付

分享